(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到了年终了,车厂的全年销售数据基本都出来了。全年销售超过100万台的数据出来后,榜单变化会比较明显,且基于自主化的榜单,23年差距将继续拉大。合资车被不断挤出,中国汽车业收回内部市场,只是第一步,后续可以看到出口数据的不断攀升,这个数据即使剔除掉特斯拉的出口量,今年也很好看,明年会更好看。
相形之下,我们的资本市场对这种长期向好的内生增长认知不足。大多数人还是秉承去年的投资思路,认为汽配弹性更好。从我们二级来看,确实是这样,短平快的钱好赚。但从资产的角度来看,只要改变看周度数据的臭毛病,用全年数据来看一下,便不难接受,整车厂23年有一次很好的配置机会。至于汽车电子后视镜CMS新国标,这和前几天易四方一样,是一个新东西,也不算特别新。从技术上看,并不难,摄像头+CMOS+显示屏。再加一些周边组件,尤其是加热,来适应场景,基本就可以了。以往我们很多老车型没有倒车后视镜,也能自己配一个,大概就是这意思,只不过现在硬件更成熟而已。关键是,这个影像数据是否成为侧向数据的补充,以增加侧向的安全性。其实从辅助驾驶的角度,既然已经搞了CMS,有个向后看的摄像头,不妨加一个向前看的,数据接入车机辅助驾驶系统,用于视觉补盲。这么搞的话,车道识别、侧向防撞,转弯视野等等,都可以一步到位。从渗透率看,电子后视镜需要时间,没有L2+的车,单独配这个没意思。其渗透过程,可以参照前几年的AR-HUD。但不妨碍炒一炒。消电领域,也有前置的追踪认为安卓系会早于果机复苏。消电弱复苏是2023年的确定性主体之一,说一千道一万,要复苏很简单,要有创新。消电目前的首要问题是没创新,失去对手的苹果三星,都在忙着将主要配件自主化提升利润率,创新挤牙膏中。你看苹果的折叠屏、头盔、车,哪个不是磨洋工中,但手机已经卖上一万块多久了。所以我个人还是看创新强过看高频数据。高频数据可能有脉冲干扰,创新没有。
前面也聊过,外资很有信心,大行有些直接拍今年6.5。这几天他们更乐观了,意思是,如果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同时感染,还没有搞出新病毒,那么新冠大流行可能真的会在23-24年进入尾声。如果没有人为放毒,可能真的会是这样。但听到这个“尾声”,我脑子里当时弹出来的便是美国人的实验室。话说,如果我们十几亿人都没有搞出新变种的前提下,他们怎么那么多变种?这个不聊了,走着瞧。所以盘面也可以看到外资持续买入,元旦后买了280亿,然后内资还在哔哔这个那个,关键品种定价权,这把应该又要被外资拿走了,起码茅台的千亿浮筹,外资拿走的多。所有被内资嫌弃“没弹性,没空间,没有想象力”的确定性筹码,几乎都是被外资拿走的。然后内资又会在“价值投资运动”、“核心资产”的呼声中去接盘,这一次希望不会再这样了,但概率上,大家也知道,还是会重演。
聊一聊钙钛矿。我们都知道,光伏不管啥路线,只要转化率达到35%,而成本不大幅上升的话,光伏不需要补贴,也能将综合成本降到火电以下。而现在的硅基,不管你是HJT还是TOPcon,都必须使用钙钛矿叠层才可能突破35%,现在钙钛矿已经技术接近商用了,只是需要GW级来逐步完善而已。用一个电厂朋友的话来说,只要价格不会上升太多,那赶快验证啊,最多就是用个八年十年,然后钙钛矿层效率降低了,降低了,不还有硅片的发电量在?只要电厂有这个创新需求,那么全链被卷进入加速,是迟早的事情。越过剩的时候,这种卷的速度越快。2021-2022,我们已经看过全行业卷钠离子卷PET了,光伏只会更卷。
附:光伏板块的相关个股,从操作和估值两位维度来看,目前,比较靠前的有以下这几支个股,更多的数据自己也可以查询>>隆基绿能
声明: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