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事件:8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力推进数据资源全球化配置、数据产业全链条布局、数据生态全方位营造,着力建设数据要素配置枢纽节点和数据要素产业创新高地。
数据产业配套生态完善,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方案拟通过多方式完善数据产业配套生态,到2025年,上海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将基本建成,挂牌5000个可交易数据产品,服务10万家数据供需主体,上海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地位基本确立,数据要素产业链体系得以完善与壮大。需求端上,方案多方式拓展数据要素应用需求,首先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建设30个试点示范项目,同时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分级分类指南;其次打造多层次数据枢纽体系,面向金融、商务等专业领域打造可信数据空间,完善自然人、空间地理综合库等主题库,到2025年,打造10个产业数据枢纽和20个特色数据空间;最后积极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面向“3+6”重点产业领域建设大数据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设施,在健康、教育等领域推动民生服务设施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数据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经济运行等领域。
(相关资料图)
数商迈入集群发展模式,2025年市场规模5000亿。供给端上,方案瞄准了当前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来源有限的困境。一方面通过推进理论研究、加强前瞻应用创新等方式创新数据技术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建设高质量数据集、构建面向大模型的高质量语料库等方式创新数据产品供给,预计到2025年形成1000个高质量数据集,打造500家品牌数据企业和1000个品牌数据产品,有效提高数据要素来源与质量。同时,方案积极引导数商集群集聚发展,引育数据资源类数商,做强技术驱动型数商,培育数据合规咨询等第三方服务类数商,打造数据类标杆企业集群,全面释放数据要素产业动能,到2025年,数据产业规模将达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培育数据类专精特新企业300家,独角兽企业10家,引育1000家数商企业。在此背景下,数据要素企业“相辅相成”效益将进一步增强。
数据资产化评估试点开启,通信、金融等数据富集区受益。方案推动创新数据产权范式,保障企业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探索形成以上海数据交易所场内交易为纽带的数据资产评估机制,在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开展试点。通信行业拥有大量具有社会属性、消费属性的数据资源,其中,运营商在用户规模、网络覆盖、连接数量上优势明显,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移动用户数超16.8亿,其数据价值更是一座储量惊人的"数据富矿",是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沉淀的核心力量。从数据来源分类来看,上海数据交易所目前挂牌企业数据来源前四数据产品依序为通信运营商、金融企业、能源企业及交通类数据产品,如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的中移洞察数据产品、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的翼知时空的数据产品及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的沃游洞察数据产品等。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获DCMM5认证,是通信行业首批通过最高等级认证的单位。《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ataManagementCapabilityMaturityAssessmentModel,简称DCMM)是我国数据管理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DCMM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划分为五个等级,自低向高依次为初始级(1级)、受管理级(2级)、稳健级(3级)、量化管理级(4级)和优化级(5级),不同等级代表企业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成熟度水平不同。目前全国仅7家单位达到DCMM5级,分别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工商银行、南方电网、中国人寿、华为。DCMM5级充分代表了企业数据管理能力达到国家最高水平,是公认的行业最佳实践和典型标杆,在引领和带动行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此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过该等级认证,充分证明其在内部数据资源管理、数据人才队伍建设、数据服务应用等方面建立起领先优势,能在行业内进行最佳实践分享,对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起到重要作用。
运营商数据量+收入规模进入财报,数据要素市场化可期。为充分挖掘大数据要素价值,推进大数据应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领域、全环节、全过程,运营商大力推进大数据业务的发展。中国移动在2022年财务报告中首次公布自己数据规模和收入体量,2022年,公司经过清洗、脱敏,已经累计积淀超650PB高价值数据量,公司能力中台价值变现超百亿元,使用降本能力节约成本超38亿,形成大数据收入32亿。中国联通也在2023H1财报中公布自己大数据业务收入29亿元,同比提升54%,行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超过50%,目前公司有400PB超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超万亿级数据实时处理能力。原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更是被任命为国家数据局首任局长,这对中国联通以及运营商来说,都带来了新的更大发展机遇,有望加速数据要素在运营商领域的市场化落地应用。
建议关注标的
(1)通信类:
1数据持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2数据处理:东方国信、亚信科技、天源迪科、亿阳信通;
3数据监测:中新赛克、迪普科技、恒为科技、初灵信息;
4数据应用:梦网科技、彩讯股份、银之杰、吴通控股;
(2)政务类:云赛智联、创意信息;
(3)医保类:山大地纬、久远银海、德生科技;
(4)多媒体类:金桥信息、大华股份、海康威视;
(5)工业类:宝信软件、东方国信、东土科技;
(6)基础软件类:创意信息、汉得信息、星环科技。
风险提示:数据要素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持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