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继工信、财政,人行也开了工作会议。通稿中关于2023年货币的描述是“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的投放方向概括为“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落实金融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外,和二级市场相干性强的部分,还有压力测试“优化宏观审慎压力测试机制。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从整个财政和货币的节奏来看,全年应该是财政先发力,然后货币接力的状态。财政可以先用2023的地方债,然后等中央财政预算落地,第一季度信贷投放力度会非常大。通俗地说,砸钱在第一季度,抢工作量在第二季度(从疫情中恢复出来)。等外围的加息终结,不管是否当即转入宽松,只要美债收益率走低,那么货币的空间就出来了。
重要部委的工作披露,还差发改和科技部。从情绪和全A基本面上来看,再想指数下探到3000点以下,中期比较难了。从情绪对比来看,去年4月、去年十月是什么样的情绪?放开后挤兑渡峰是什么样的情绪?横向对比很难再出现了。且23年的政策环境会很友好,财政和货币也会双发力,整个市场不管实体情况怎么样,都会处于一致性高预期中,这种高预期被打破之前,市场只会不断寻求做多。电风扇转得快,即使都是鸡毛也落不了地。
从资金参与方来看,外资对中国资产比我们对中国资产更有信心。一方面他们有应对解除疾控的经验,可以照本宣科地买。另一方面,此前对中丐和港股不友好的因素,不管是会计审核还是行政纠偏,都已经结束了。再有便是基于5%形成的景气度判断+连续两年下跌导致的低估,也形成了洼地反转的效果。最近外资买的还是挺凶的,当然,现阶段主要还是在中丐和港股,不排除后续会加仓A股。对于这方面,我还是保持去年的观念,美元计价的优质人民币资产,在加息结束和中国恢复增长后,有双击效果。至于地产的问题,从经济占比来看,夜壶论还是对的。现在的问题是,要用夜壶时,发现底漏了,那总会补一补再用。供给端的恢复一方面是保交楼,一方面是恢复优质房企的融资能力。如果这两条都做了,房企还活不了,那么该死也得死,不可能拿有限的财政和信贷,去填这种杠杆出来的黑洞。至于需求端,人口出生率是最大的长期影响,这个因子,现在老百姓也认同了,所以你想说服别人继续六个钱包很困难。关键的关键是,现在财务状况比较好的家庭,尤其是已经积累两代人的家庭,孩子一出生,可继承的房产就足够了。所以需求端只能看户籍制度改革能带来多大的市民增量,以及政策住房能收走多少的量,此外便是改善性住房给多大空间。越往后,刚需越来越成为伪命题。从市场来看,便是销售见底很难判断,信贷投放比例松动,也要有人贷才行。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很难再看到成长性的行业。所以炒完这一把政策支持后,还是尘归尘土归土,政策出完该跑要跑。客观看能把银行的坏账修复一下,已经很阿弥陀佛了。
至于地产相关的个股,我只查了保利发展(600048),通过(U财经)查询可以得知,保利发展共有14家不同的券商给予“买入”建议,买入价从13.62-16.62不等;另外,估值方面共有4家机构给予低估,给予的估值是有变动的,从22年的23.50,逐渐下降到21.52、20.16。其他更多个股的数据,自己也可以查询。
12月没有搞的医保谈判,今天恢复,有四百多个药在射程内。我不懂药,就聊太多了。像这种滞后的工作项,还有信创的台账等等。美国消费电子展要开张了,苹果的头显估计还是跳票,台湾供应商是开始备货了,但按照既往的供应链节奏来看,年中能揭盖头就已经不错了。消费电子没有创新是最大的问题。咱跟踪着看吧。从时间窗口来看,到春节前还有两周的窗口。但实际上有效交易的也就一周了。今年过年早,且因为各地疫情也逐步过峰了,返乡过年的会提前。所以最近小作文多也正常,要趁着年前搞完出货完。这个阶段,我个人能看懂的回去短线抢几笔。但更多还是关注中线逻辑,能跨年的。此外业绩是大考,因为你看时间,春节回来后,该发的都要发出来,现在买错的,节后回来没有修正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