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外盘还不错,港股昨天尾盘也拉升了一把,有指数基金调仓的因素,也有主动修复的买盘。从盘面来看,卷了两天,接下来可以正常做了。指数下方确实还有一些缺口,看K线炒股的会惴惴不安,但只要外资流入还在继续,问题就不大。之前也说过,随着博弈结束,内外水差找平,活跃资金还是喜欢去做成长和题材。所以,会看到大的成分股不断被砸,而成长股和小盘题材股开始活跃。成长最好的模式是主赛道资金向周边的新兴技术点溢出,这种模式在前几年都有过,比如锂电池--钠电池--pet便是去年的主流资金流动方向。再比如半导体--设备--chiplet。今年开年最强分支是光伏--钙钛矿,当然,昨天卖方开始全面跟进,半夜还在开会,接下来是机构定价时间了。这种主赛道向前沿分支溢出的模式,便是资金不愿意离开主赛道,然后跟随行研和行业变化,向确定性方向打提前量的模式。这种产投模式,可以视为一级投资不足的补充,对实业本身也有好处。当然了,泡沫产生就难免出现各种花式蹭概念的垃圾企业。有些搅屎棍企业,是什么热就发什么公告,看清楚了不信就好。技术的演进,先看核心企业在干什么,其次看域外介入的巨头在干什么,最后看一级在投什么。比如固态电池这几天也热,但用脚丫子抠抠地都能想出来,在百亿级研发投入的背景下,头部还没有推出实验性产品,初创能装车?倒是中游企业,国轩孚能这种有装车或者即将装车的半固态产品。倒不是不喜欢固态,对泡沫也可以宽容一些,但问题是不能偏离产业来讲,这样容易被证伪。这就好像这些年炒的机器人,第一代原型机还是抬出来的,然后拆机拍单价,煞有介事地讲供应链,结果呢?都跌回姥姥家了。还有元宇宙,固然是一个好方向,但在VR&AR眼镜都没有到位的背景下,把QQ秀水平的二维半动画也拉出来炒,结果呢,跌回姥姥家。现在NLP当成AI做,一级看过来,嘴巴都合不上。稍微有点行业功底和良知的研究员写报告,都会高频使用NLP或者自然语言这两个词,没办法,金主爸爸布置作业。实体很难,所以才需要资本先发力,如果资本发力,变成纯粹的割韭菜发力,共生效应就没有了。个人很确定今年会有一段题材窗口期,各种故事横飞。嫩菜最好围着自己的能力圈赚,出能力圈被割很正常。至于刀斧手们,赚钱之外,也顾及一下生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