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天合光能(688599)
事件:公司发布关于投资建设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的公告。
布局从工业硅直到组件的大规模一体化产能,项目分两期执行,完成后有望大幅提升公司产业链上游自供比例,实现向全产业链一体化厂商的转型。公司与青海及西宁地方政府达成协议,拟在西宁经开区投资建设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包含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切片、10GW电池/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产能。其中一期项目预计2022年开工建设,2023年底前完成投产,主要包含10万吨工业硅、5万吨多晶硅、20GW单晶硅、5GW切片、5GW电池/组件以及7.5GW组件辅材产线。在启动青海产业园项目前,公司主要作为电池+组件的专业厂商,预计2022年底公司将形成50GW电池+65GW组件产能,针对上游环节的布局以参股形式为主,而在青海产业园建设完成后,公司不仅将大幅提升上游原材料的自供比例,同时也将成为光伏行业第一家真正实现从工业硅到组件一体化布局的厂商。
投资建设青海产业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大力推进N型化+大尺寸化:当前行业正经历N型化+大尺寸化的巨大变革,前期部分老旧产能和生产工艺并不适配于最新的技术要求,此次布局通过新技术的引入,有望提高公司在下一代N型电池技术产业化领域的竞争地位,同时优化大尺寸产品领域的布局。
实现全流程成本下降:公司前期定位于专业化的电池片+组件生产厂商,此次产业园的建设有望打通上游环节,布局工业硅、多晶硅、硅片产能,通过提升自供比例,有望显著降低组件生产成本;此外,考虑到光伏上游产业链均为高耗能属性,青海地区低廉的电价有望带来上游环节的成本优势,同时,青海作为国内可再生能源装机的重要省份,消纳比例达到70%,仅次于同为水电大省的四川和云南,产品碳足迹方面具备优势。
解决原材料溯源问题:去年以来,欧美国家陆续发布限制“新疆产品”的贸易措施与决议,虽然这样的“指控”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但为了保证光伏产品贸易的正常运行,产品溯源成为一种趋势,公司此次在西宁建设从工业硅、多晶硅到组件的一体化产能,可以有效应对欧美国家有关“新疆产品”的“指控”,降低了后续贸易摩擦的风险。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71/50.15/60.59亿元,对应PE估值36.5/26.0/21.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组件价格不及预期,组件出货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