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2019年1月13日,开封市医疗保障局挂牌成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医疗保障局的关心支持下,三年来,我市医疗保障制度紧跟国家改革步伐和经济发展进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政策体系日益完善,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建成,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慢性病患者看病便宜了。
将30多种疾病纳入门诊慢性病报销范围,放宽医保支付范围,平均报销比例达70%。将84种大病纳入门诊重特大疾病报销范围,平均报销比例达85%。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城乡居民“两病”患者的日常用药报销达到了60%,减轻了参保群众的用药负担。
二、常用药、救命药和医用耗材都降价了。
严格执行国家集采药品共5批213个品种和省内2批45个品种药品的采购和使用工作,中选药品最高降价97%。比如治疗病毒感染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mg*30片),由463元每盒降到11.4元每盒。
将更多好药、救命药纳入医保谈判,谈判药品种达221种,医保谈判“灵魂砍价”极大减轻了患者负担,首次纳入医保目录的抗肿瘤药品平均降幅为62.9%,让从前吃不起的“贵族药”谈出了“平民价”!
“天价救命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过8轮医保谈判后,从70万元每针到3.3万元每针的“地板价”,进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给无数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冠脉支架、吻合器、补片、人工晶体、留置针等医用耗材集采品种全部降价,冠脉支架从均价13000元降至700元,人工晶体降价过半,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治疗费用。
今年6月,市医保局牵头开展了豫东“3+3+N”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来自全国的74家企业参与报价。输液器、气管插管,镇痛泵,吸氧装置四类耗材最高降幅94.52%,平均降幅77.25%,集采结果全省共享,年度可节约采购费用3.4亿元。
三、群众住院费用降低了。
我市目前基本形成了总额控制下的按DRG、按病种、按床日、按人头、按项目、按中医日间病房付费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稳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的是降低老百姓就医费用负担,倒逼医院规范诊疗行为,减少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
改革以前,2019年我市群众人均每次住院费用是1.08万元(包含医保报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848元,比浙江金华还高。
改革以后,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住院次均费用明显下降,分别从11712元和9603元下降到9662元和8007元,降幅为18%和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提高基金可持续能力的同时,也减轻了参保患者费用负担。
四、群众就医更方便了。
实现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电子凭证全覆盖,一个动态二维码即可无卡就医、无卡买药、打疫苗,目前已激活180万人。
持续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市支持跨省结算的医疗机构278家。今年上半年省内异地就医结算2.8万人次,省外异地就医结算3885人次。基金共支付2.79亿元。
五、失能人员有人照顾了。
2020年9月,我市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试点城市之一。今年1月1日起,在全市正式启动为期两年的长护试点。出台了《开封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行办法》和多项配套政策。形成契合开封市情,多元筹资,规范认定,待遇合理,社商合作的制度体系。在市县区医保大厅共设置11个受理窗口,全面委托经办。每人每年筹资120元,服务形式有机构护理、居家上门护理、居家自主护理三种,服务项目43类。目前全市有2000余人经评估通过签约享受长护险待遇。
这项制度是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重大惠民工程。通过一年运行,减轻重度失能人员及家庭负担,帮助重度失能老人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有效增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序良俗,适应少子女化、城镇化和人员流动化现状。同时增加我市劳动力供给和就业岗位500多个,特别是为4050人员提供大量再就业机会。催生、培育、引领和规范养老护理产业健康发展,目前项目共纳入43家长护定点护理机构,吸纳投资1500万元。
2022年,市医疗保障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定敢为人先的决心和勇气,不回避矛盾,敢于触碰利益,继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加强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为汴梁人民提供更贴心、更暖心的医保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