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建军 本报记者 康劲
“那天不仅见到了‘爱心妈妈’,她还带来了营养品,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温暖!”8月6日,回忆起上次见到田丹的场景,6岁半的刘烨然道出了内心真挚的感谢。
半个多月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的“爱心妈妈”田丹来到成县抛沙镇丰泉村留守困境儿童刘烨然的家里,并带去了成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送教上门方案。这是成县探索一对多、多对一、组团式“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新模式的成果,实现了与关爱对象的心灵触碰和爱的传递。
拉网式排查摸清辖区情况
早在2021年9月,为响应县妇联志愿服务的号召,田丹就带领志愿者成立了“爱心妈妈”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为当地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2024年3月24日,田丹在县妇联摸底的特殊困境儿童名单里,了解到一位患有先天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儿童,随后积极对接并进行认领,这个儿童正是刘烨然。次日,田丹便带着营养品前往刘烨然的家中看望。
“孩子现在已到适学年龄,也非常渴望上学,但苦于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无法正常上学。”了解到孩子的心愿后,田丹进行多方沟通。得知成县特殊教育学校有送教上门的服务,她立即联系到学校教务主任张娜,并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专门的送教上门方案,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学籍档案,让小烨然如愿成为一名小学生。
自“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成县妇联、民政局、残联和各乡镇多方联动,对辖区内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拉网式大排查。“经过摸底,我们排查出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1680人,从全县干部职工和村妇联队伍中筛选出‘爱心妈妈’2081人进行结对帮扶。”成县妇联主席刘桂玲说。
号召社会力量发挥专业优势
成县号召社会共同参与、同向发力,以“网格+清单”精准匹配,对留守困境儿童根据需要建立清单台账,拟出关爱明细清单,结合“爱心妈妈”的优势和意愿,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留守困境儿童配备服务力量。
“这是好事情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提供医学帮助。”“看孩子们需要什么,比如文具、衣服、生活用品等,我们尽力提供帮助”……这是成县人民医院召开“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动员会议时大家的发言,质朴的语言中既有巾帼担当,也有医者仁心。
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负责心理干预热线的贾小花、赵晓菊、梁宏宇三位核心成员,将热线团队发展为成县妇联太阳花心理咨询巾帼志愿服务队,成员涉及教育、卫生、司法、政府等多个部门和领域,且均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2023年6月,在成县妇联的指导下,服务队成员与全县167名孤儿、困境儿童结对,开始了“爱心妈妈”服务之路。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服务队从家庭暴力心理安抚到“爱心甘肃·结对帮扶”,再到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心理咨询、家庭教育讲座等,以多元化的服务思路专注心理辅导,开展了36场约2000人次的讲座,接待个体咨询300余人次,人均咨询106个小时。
由“单打独斗”向“整体联动”转变
今年端午节期间,干了10年家政的成县民尚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郝淑红,带领公司成立的“家政妈妈”团队,在小川镇小川村为留守儿童举办了一场节日活动。活动现场,孩子们紧紧拉着“妈妈”的手,一同唱儿歌、背唐诗、编五彩绳、带香囊,欢乐的笑声感染着每一个人。
今年以来,成县推动关爱活动由“单打独斗”向“整体联动”转变。“我们根据具体工作要求和留守困境儿童需求,积极开展思想引领、心理疏导、家教指导、健康服务、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家庭教育、就业促进等八大行动和‘六个到访’关爱活动,在绵绵关爱中引导孩子们养成好品行好习惯,教孩子懂得感恩、回馈社会。”郝淑红说。
此外,自结对关爱活动开展以来,成县还专门为各乡镇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结对助学,已累计资助品学兼优的困境儿童30多名,发放助学金9万元。在成县,“爱心妈妈”们正用自己的力量,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护航他们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