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按下“快进键”:生产端复苏超九成 供应链承压较大
2020-04-07 08:23:45
来源:
证券时报网
2020年进入第二季度,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98.6%。相比于生产端的高效复苏,物流受阻、海外订单下滑、需求恢复缓慢、资金链吃紧等因素导致不少产业供应链依然承压较重。产品周转率创下2014年以来新低,去库存将成为二季度部分企业的重要任务。
3月经济行业数据显著改善
生产端复苏超九成
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98.6%,人员平均复岗率达到89.9%。中小企业复工率已达到76%,3月份以来日均升幅在1个百分点以上,生产经营活动恢复良好。
湖北省也正有序恢复生产。3月末湖北省“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复工率已达93.8%,复岗率69.3%。与3月11日比,复工率、复岗率分别提高84.1个百分点、53.1个百分点。
4月4日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7.2%,龙头企业产能恢复超80%,好于预期。
3月经济行业数据显著改善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全国复工复产进程加速推进下,3月经济行业数据环比2月显著改善。从与工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发电量数据来看,六大发电集团4月初日均耗煤量维持在55万吨以上,较3月初增加三成,已恢复至往年水平的90%左右。
交通物流逐渐恢复通畅。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县级市全部恢复了地面公交服务。此前,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41个城市也已全部恢复运营。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214.9,同比提高23.4%,行业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发展水平。
城市出行强度渐回常态。高德数据显示,全国主要城市的拥堵延时指数已恢复去年同期80%至95%的水平。
需求复苏与生产复苏不同步
大部分行业和地区的开工率正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消费端恢复相对缓慢、海外疫情大规模爆发致使订单恢复速度相对滞后,复工不达产的现象大量存在。
3月我国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从上月的27.7回升至54.1,新订单指数从上月的29.3回升至52,生产端复苏的表现好于需求端。新出口订单指数从28.7回升至46.4,受海外疫情影响进出口指数均处于荣枯线之下,未来存在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
部分行业的需求恢复更为缓慢。以出口依存度高的纺织业为例,行业复工基本恢复稳定的同时,企业接单情况不容乐观。中纺联对190家复工企业的调查显示,在4月1日前的一周,仅有三分之一企业的订单量达到正常情况的80%,23.2%的企业订单量不足正常情况的50%。这一订单恢复数据与行业高达98.4%的复工率整体不相匹配。
出口订单不足情况更为突出,仅有9%的企业出口订单量达到正常情况的80%,出口订单量不足正常情况50%的企业比例高达61.2%。超三分之一的被调查企业反映遇到客户取消订单的情况。
产业供应链承压上游企业库存压力陡增
疫情之下,交通物流受阻、需求萎缩、资金债务等问题造成了上下游供应链不通畅。上游企业原材料大量积压,库存压力陡增。今年截至2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6.1天,较去年同期增加6.8天,产品周转率创下2014年以来新低,去库存将成为二季度相关企业的重要任务。
部分原材料的库存和价格走势数据可见端倪。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4月3日当周全国主要城市主要钢材库存量较3月整体水平有小幅下降,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5%,疫情爆发后主要钢材累计库存量创近15年来新高。
再如聚酯上游化工原料PTA,厂家最新平均库存天数为6.5天,同比增加了4天,PTA期货主力合约3月末的价格创下历史新低,相关公司的企业效益和股价受到影响。此外,甲醇、苯乙烯、乙二醇等多数上游化工品种主力期货合约价格均创下阶段或上市以来新低。
一方面是库存高企,另一方面是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传导至相关化工产业链,流通领域部分的重要原材料价格大幅走低,PPI(生产价格指数)通缩压力增大。
机械设备等行业现金流风险较高
除了物流受阻及生产端需求端恢复不同步外,资金链紧张是导致供应链承压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微企业现金流遭受的冲击尤甚。
数据宝从财务角度对主板及新三板公司的现金承压能力进行分析,以最新财报披露的货币资金为可用资金,以员工工资、办公场地及设备租金、利息支出为固定成本,计算在停产状态下上市公司现金可用于支付固定成本的最长期限(固定成本数据来自2018年报,假设成本按月平均分摊)。
统计结果显示,作为大中型优质企业的代表,沪深上市公司现金流压力整体较小,72.33%的上市公司货币资金均可支撑一年以上的人工、租金及利息成本开支;现金不足以支撑6个月以上固定成本开支的公司占比不到一成。此外,优质上市公司普遍还具有便利的融资渠道补充现金资源,现金风险相对可控。
从行业来看,沪深上市公司中现金流风险较高的公司主要分布在机械设备、计算机和纺织服装行业。
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吃紧
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的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就没那么乐观。数据宝统计,静态条件下32.77%的新三板公司的账面资金不足以支撑3个月的固定开支,超半数企业不足以支撑半年。二季度如果这些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现金回款状况仍未得到明显好转,公司现金流将面临更大压力。
下游中小微企业的现金压力向上传导,造成了一季度不少产业的资金链整体承压。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71.3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3.8天,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创2015年以来新低。
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期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三年来首次超过10%,疫情导致了工业企业费用率提高而账款回收速度放缓,企业现金流面临一进一出双重压力。
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会迫使其削减固定开支,就业端直接受到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6.2%,环比增加了0.9个百分点,近两年来首次超过5.5%。
海外疫情对中国汽车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产业链冲击较大
当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海外疫情处于爆发期。可以预见,对疫情严重地区进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产业链上的公司二季度生产经营将受较大影响。
欧美对中国出口端影响大
2019年中国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金额合计占到全年进口总额的19.43%。根据社科院的分析,海外疫情对我国进口产业链冲击较大的行业分别是汽车行业、机械设备、发动机类、化工产业、医药行业、航空航天。
其中,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中,美、德、意合计占比40%;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的进口中,美、德、意、法、英的进口占比为40%;发动机类产品进口中,美、德、英、法、意占比合计为75%;航空航天及其零件产品进口中,美、法两国占比83%;医药、医疗器械进口中,美、德、法、意占比总和达到56%。当前上述国家的生产过程均受到疫情的影响,下游中国企业面临的供应链风险凸现。
国内半导体零部件与设备进口主要来自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这些地区疫情相对稳定或基本得到控制,下游企业的正常生产暂时不会受到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2019年中国累计出口金额近2.5万亿美元,约占全年GDP总额的17.4%,机电产品贡献了全年出口总额的58.4%。分地区来看,2019年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金额占比合计超过三分之一,相比于进口,欧美对中国出口端的影响更大。
29家公司对海外业务依存度超过70%
海通证券统计,我国2019年出口交货值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0%的主要行业共14个,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行业最高达49.3%,且该行业出口交货值也最高,达5.6万亿元,承受外需受阻冲击将最明显,对应产品以电脑、手机、智能设备等的组装加工和部件生产为代表。
此外,文体娱乐用品、家具、服装、皮毛制品出口交货值占比超过20%,铁路等其他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占比都在15%以上,外需受阻带来的行业冲击也不容小觑。
国泰君安证券测算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下降对我国出口和GDP增速产生的影响。基准情形下,美、欧、日、韩等经济体2020年增速分别为:-4.4%、-8.4%、-6.7%和-5.1%。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将拖累我国出口20个百分点,直接导致我国GDP损失3.9个百分点。乐观和悲观情形下,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将分别拖累我国出口15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
数据宝统计显示,从上市公司维度来看,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8%。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电子、家用电器和休闲服务业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营收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在2019年已发布了年报的近800家上市公司中,对海外业务依存度超过70%的公司有29家,主要分布于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行业。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
对A股乐观!五大基金公司二季度策略来了 看好科技+消费领域
-
呼吸机订单爆棚 成为全球的“硬通货” 头部企业称5月中旬前已满负荷
-
董事长亲自上阵直播带货 “直播电商+”模式裂变
-
中间业务收入大增 上市银行盈利结构转型将提速
-
年轻人投资小调查:银行理财产品受青睐 股票和基金各有所爱
-
223家公司年报下周即将出炉!这23股被社保基金连续4个季度持仓!
-
实施金额超133亿元 首季240家上市公司借回购表达“业绩自信”
-
海外订单被取消 外贸企业迎“至暗”挑战时刻 线上直播、转产防疫用品成“自救”妙招
-
全国多地限购松绑“加油”汽车消费 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
社区商圈复工但消费者“非必要不出门” 专家:建议“定向减税”支持小微企业跨难关
-
消息:威海市商业银行境外IPO获证监会受理 资产质量临考
-
工商企业信托将会逐步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