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充足价格稳定 国际市场对中国粮食供应影响较小
2020-04-07 07:50:25
来源:
证券日报
近日多个国家禁止部分粮食出口,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国宣布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这些情况引发人们对粮食安全以及价格波动的担忧。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消费方面,中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2019年中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中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
王斌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确定了一批保供骨干企业,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向好,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担心粮食生产和运输受到冲击,导致本国粮食供给不足,开始限制农产品出口,但对中国整体的粮食供应和价格影响较小。”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本身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与那些已经限制农产品出口的国家农产品贸易量有限,对于口粮方面的价格出现加大波动的可能性较小,除了进口粮食的占比较少外,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居民情绪也不会出现恐慌,对于粮食价格的影响有限。此外,有关部门也会有计划地向市场投放粮食,平抑波动。
潘向东认为,从生产端看,可以确保在供给端“保供稳价”。从需求端看,粮食属于必需消费品,需求波动幅度较小,需求端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小。另外,我国相关部门运行效率比较高,一旦一些地区出现粮食价格较大幅度波动,相关部门会通过投放库存、跨地区调拨等手段稳定物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拥有很好的粮食储备机制,已建立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协同运作、政府储备和企业库存互为补充的粮食库存体系,粮食总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稻谷等库存均能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因此在农产品的生产消费方面起到调节余缺的关键作用,也能在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方面起到“保供稳价”的积极作用。受疫情影响,各地也积极采取措施扎实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切实维护区域粮食安全。见习记者 倪楠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
全国多地限购松绑“加油”汽车消费 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
社区商圈复工但消费者“非必要不出门” 专家:建议“定向减税”支持小微企业跨难关
-
消息:威海市商业银行境外IPO获证监会受理 资产质量临考
-
工商企业信托将会逐步回温
-
私募股权行业发展“危中蕴机” 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松绑投资环境
-
定门槛划红线 设立风险责任人 保险资管新规配套细则现雏形
-
杭州银行衢州分行三宗违法领90万元罚单 贷款管理不审慎
-
定海海洋农商行两宗违法领100万元罚单 违规放贷形成风险
-
禁止“炒信”“刷单” 电子商务法给电商戴上“紧箍”
-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量价齐跌” 消费者还有哪些新选择?
-
银保监会首次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 拟于近期出版发行
-
大宗商品四季度有望偏强震荡 原油提供价格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