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密集出手 打组合拳稳固就业底盘 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


来源: 法制日报

疫情防控期间中央地方密集出台稳就业政策

打好政策“组合拳”稳固就业底盘

● 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

● 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教育不能放松,这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工作,其中包括职业教育培训,全面掌握一门职业技能,相当于拥有了就业和脱贫的钥匙

● 就业形势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维持社会经济良性循环,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表示,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是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人流、物流受到了影响。现在许多贫困家庭靠的是打工,打工受到了影响,但是这个状况在改变。去年贫困人口跨乡打工的是2729万人,到3月6日,已经出去了1420万人,占去年实际打工人数的52%,比往年略低一些。但是疫情好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之后,出去打工的速度在加快,2月28日到3月6日,打工的人数增加了300万,预计还将提速。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现在还有近一半左右的返乡农民工没有返城复工,农业农村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返城就业。“返乡农民工中有一部分人员有留乡创业的意愿,对这部分人员,我们将推动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做好一对一创业培训,帮助他们选好就业门路,提升创业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除了贫困劳动力之外,其他人群的就业情况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积极应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提出五个方面政策措施。一是更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二是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转移就业;三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四是加强困难人员兜底保障;五是完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高度重视农村就业

精准对接用工服务

马良勇(化名)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的村子里共有贫困户26户64人。当地对于贫困户实行“一对二”结对帮扶措施,一户贫困户由一名街道干部、一名村干部负责对接,26户贫困户在2015年全部脱贫,现在仍可享受扶贫政策。

“这次疫情对于贫困户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包括生活物资采购不便、一些农产品无法销售、生产种子肥料不好购买、外出打工无法成行等。”马良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帮扶工作主要由帮扶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

据了解,该村某贫困户需要种子和化肥,由于交通限制不能出村,便由帮扶干部代为采购,集中配送。还有的贫困户存在外出务工需求,帮扶干部为其统计上报,及时提供就业信息。

“目前复工复产的企业越来越多,但疫情防控还是不能大意。我们已经将所有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户进行登记,录入上级就业需求数据库。等彻底战胜疫情后,帮扶干部会在第一时间直接与他们对接,尽快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马良勇说。

王皓华(化名)是某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的负责人。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疫情防控期间,当地主要从三个方面提供用工服务。

首先,全面摸排信息,包括企业缺工招工信息和贫困劳动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的需求信息。“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通过微信公众号、点对点宣传、村镇基层干部走访等方式进行摸排。”王皓华说。

其次,开展用工服务对接,并且注重于对重点企业实行精准对接。以前,该县在年后会举办招聘会,如今受疫情影响,招聘会从线下转到线上,通过了解各企业的用人需求,再统一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台等发布招聘信息。关于精准对接,王皓华介绍称,例如某企业有200个用工名额,他们便重点前往该企业附近的村镇发布相关信息,将发布就业信息公众号的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在在村口、小区门口的防疫检测点,人们只要扫一扫就能看到相关的就业信息。

第三,为了保证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员工正常到岗工作,对于上级部门下发的针对重点企业如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等的补贴,该县也在第一时间积极落实。另外,该县还出台了一些促进就业的补贴政策。例如,企业包车接送员工到外地上班、企业大量招聘新员工等,都会有相应补贴。

线上招聘日益普及

学校企业共同努力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部把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与有关部门一起尽最大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开展精准指导服务。

与贫困劳动力、农民工不同,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找工作。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都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最新的招聘信息,其中不乏知名企业的招聘信息。

据大四学生楚文昊(化名)介绍,他所在地的教育部门从2月份起便开展了毕业生网上春季招聘等一系列活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院系也有自己的就业信息发布群。

“求职还是挺方便的。”楚文昊说,“不过对于线上面试,多少会有一些不适应。”

许怀英(化名)也是一名大四学生,他在去年年底通过了工作单位的面试,原本打算寒假结束后到该单位实习,冲抵之前和单位约定的试用期,便于毕业后尽快正式入职,但受疫情影响,实习计划被打断。

最后,许怀英与单位协商的结果是正式毕业后再开始试用期。

许怀英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其他同学也有和他一样的情况。不过,有些同学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他们的压力更大一些。

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近日,国资委党委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扎实做好稳岗扩就业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大力推动稳岗扩就业工作,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三类人群就业为重点。

一家大型中央企业的招聘启事注明,“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我们承诺:不缩招,不减招,尽力满足就业需求”。

脱贫攻坚最后一年

就业问题重中之重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刘永富表示,要积极应对好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决不能因为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实现。重点做好贫困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做好农产品特别是扶贫产品的销售;做好扶贫项目的开工复工,力争在上半年完工。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苏国霞表示,现在贫困地区贫困户就业打工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的措施。要求安全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就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鼓励重点企业优先招用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如果招聘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为促进就业,我们还发挥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的作用,现在已经有100万贫困家庭的劳动力通过跨省务工“点对点”接送实现返岗就业。我们和财政部明确,要求2020年光伏扶贫的收益80%用于贫困人口承担公益岗位工资和贫困户参加村里面公益事业建设的工资,尽量减少疫情对他们工资性收入的影响。

魏百刚表示,对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重点是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中小微企业信贷担保等扶持政策落实,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创造更多的岗位,让这些在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尽快就业。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着力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加强科技服务,加强以农机为主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及时抢耕抢种,不误农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张丽云认为,贫困劳动力就业比一般劳动力就业更加迫切。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我国贫困人口已经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受疫情影响,脱贫攻坚扶贫工作的难度加大,所以需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扶贫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比如精准扶贫、东西部对接等。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紧迫性和复工复产需要,一方面是对贫困劳动力提供各种帮助,另一方面是与用工单位协商,可以考虑优先招录贫困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来说,早春耕种环节非常重要,对于农村贫困人口在耕种、施肥等方面的帮扶要按农时完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张丽云说。

张丽云认为,长期来看,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教育不能放松,这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工作,其中包括职业教育培训。全面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就相当于拥有了就业和脱贫的钥匙。

“对于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很难完全通过自身努力脱贫的贫困人口,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需要铺设到位,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张丽云说。

帮扶企业复工复产

稳定就业发展经济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表示,人社部将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紧紧围绕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就业、突出重点群体保障就业、优化培训服务促进就业、加强就业援助兜牢底线等重点工作,综合施策、协同发力,以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尽早就业、及时返岗,努力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努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高杲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继续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在加快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生效的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互联网+”,促进“双创”深入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减轻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认为,疫情暴发后,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大量促进和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帮扶企业。通过阶段性减免社保缓缴住房公积金、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稳岗补贴等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乃至扩大生产,从而实现疫情防控期间不停产、不裁员。

其次,推动企业分区分级有序复工复产。

再次,促进重点群体如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具体措施包括实行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支持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增加基础教育、基层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对应届毕业生的招录等。

最后,积极推动网上招聘。

在沈建峰看来,上述政策措施对于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形势以及构建特殊时期的和谐劳动关系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其中,有些政策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而且代表未来就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改善就业结构、平衡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包括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沈建峰说,例如,就业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第五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就业形势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维持社会经济良性循环,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目前,社会经济恢复的重点还是在于消费市场,被疫情抑制的市场消费需求得到恢复后,将会是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强大动力。在疫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互联网+物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需求、促进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形势。”张丽云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也认为,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以及物流行业对于促就业、稳经济发挥了一定作用。对于因疫情不能及时复工复产的农民工尤其是农村贫困劳动力来说,可以通过“互联网+物流”销售农产品实现增收。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实行网上面试签约等是解决他们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