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生鲜,电商敲开万家门 老客户频下单
2020-03-24 09:48:36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0点抢盒马鲜生,6点抢多点,7点美团买菜,8点每日优鲜,9点永辉……”春节期间,不少消费者加入到线上抢“鲜”买菜的队伍中,同时下载好几个APP的不在少数。最近虽然新菜供应充足,再不用“抢”,但在线买生鲜依旧火热。
而在供给端,从供应、物流到配送,各大平台紧急调配,确保接得住这些订单。生鲜电商在中国发展酝酿已有十几年,这次突发的疫情既被认为是一场行业大考,也在客观上带来发展机遇。当形势逐渐走向平稳,留给它们的问题是:眼前的“火爆”能否持续?
新客户涌进来,老客户频下单,生鲜到家需求激增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姑娘小韦就再没去过实体商超,生活所需都改线上采买了。当然,买得最多最勤的是蔬菜、水果、肉类,一日三餐也改由自己动手下厨。从京东到家到苏宁小店,不少平台她都试过,最后长期锁定一家。小韦记得,刚过春节那几天,是最抢手的时候,下手晚了许多生鲜都售罄,但很快供给充裕起来。“现在两三天买一次,小区门口就能取,很方便。”
大量新客户涌进来,许多老客户购买更频繁。对此,许多生鲜电商的一线人员都有体会。
崔雷艳是苏宁小店北京体育馆路店店长,去年11月,她的小店才正式上线“苏宁菜场”——一种消费者在线下单、次日到门店自取的服务模式,主营生鲜产品。上线不久,前期客户积累不多,但这个春节,她眼见着需求飙升。“销量很好,几乎所有品类都翻了番。我们做过一些爆品促销,比如阿根廷的红虾、甜王西瓜,很多消费者也会顺带着买些水果蔬菜,订单快速涨起来。”她说。
这家门店辐射周边四五个居民小区,从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20点,顾客陆续前来取货,总有不少新面孔。为了满足防疫期间顾客的需要,崔雷艳还和同事提供额外服务——为周边实在不方便外出的顾客送货上门,“多的时候,一天送五六十单,一整个上午都不闲着。”这些天,她已经陆续拉满了两三个顾客微信群,每天忙着发布商品信息、处理顾客需求。
苏宁小店负责人告诉记者,2月份,苏宁菜场整体销量上涨7倍,3月以来仍然保持较快增势。这段时间,商品种类几乎每天都在扩充,已经由最初的200多种增加到近千种。
放眼望去,生鲜电商领域基本呈现同样的涨势。
京东到家数据显示,春节防疫期间,全平台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70%,米面粮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和水饺馄饨等方便速冻食品均十分畅销;“美团买菜”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地销售量均有明显上涨,北京地区日销售量最高为节前的2-3倍;每日优鲜数据显示,疫情暴发后一个月内累计售出2亿件商品,更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上用户增加了237%,其中九成用户在儿女的帮助下学会了手机买菜。
一些实体商超的到家服务也迎来激增。家乐福数据显示,2月14日-3月14日,到家服务同比增长398%,服务人群达1853万人;物美多点则披露,春节期间成交额同比增长232.2%,新增注册用户同比猛增236.3%。
完善供应链,补充人手,平台面临多重考验
激增的需求无疑是机会,但对各大生鲜电商平台而言,如何能快速响应并接得住这些订单,也面临不少考验。
首先是供应链。
苏宁易购副总裁顾伟告诉记者,苏宁易购的传统是春节不打烊,供应链、物流配送都是按照春节期间保持营业做准备。针对蔬果肉蛋等生鲜品类,已提前两个月加大采购、进口和储备,确保至少1-2个月的持续供应。但是销售情况还是远超预期。春节期间,家乐福一款“肋排家庭装”线上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菠菜线上销量暴增26倍多;在南京,仅苏宁菜场每天售出的大白菜就有上万斤……
“前期做销量预估时,基本库存量远没有这么大,我们明显感受到销售规模在急剧上升。”顾伟说,苏宁紧急调动供应链资源,一方面集中订单加大采购,尤其是原产地直采;另一方面,加大助农产品等生鲜引进力度,力保供应基本平稳。
前期需求的旺盛,也让一些业内人士直呼“击穿”了行业的供给量。每日优鲜合伙人王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本质上是对生鲜到家供给侧核心能力的挑战,考验的是快速组织更大规模货源和运力的能力。派采购人员驻守产地、加大货源地直采、紧急调用全国仓库,采销、物流、仓库全链条加速转动……各大平台供应链迅速恢复起来,使产品快速售罄的情况逐渐改善。
其次是人手。
订单激增,进货、物流、分拣、配送等各环节压力也随之加大,这都需要更多人手来完成。以家乐福北京双井店为例,原来每天到家订单大概一二百单,现在则高达一两千单。
小董是北京某物流西三旗站点快递员,春节以来,他几乎每天6点就起床忙活。防疫期间配送难度增加,等待时间更长,但他每天仍要送上100-120单。“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他说,“从来没觉得被这么多人需要着。特殊时期,快递员就像传送带一样,源源不断地把消费者生活所需送到他们家门口。”
人手不足怎么办?最近,不少平台纷纷推出“共享员工”计划。2月初,盒马与云海肴、西贝、探鱼、青年餐厅等餐饮品牌合作,后来又拓展到酒店、影院、百货店、商场等行业,数据显示,防疫期间,已有40多家企业超过5000名员工加入盒马。为解决终端人手问题,家乐福也推出“人才共享”计划,招募拣配人员支援到家业务。
当然,考验远不止这些。人民网电商研究院指出,生鲜电商原本就存在产业链长、供应链仓储履约成本高、门店精细化运营难等痛点。疫情影响下,生鲜电商在准时送达、货品保证、前后端协同供给、安全措施保障等方面压力加大,这些都倒逼生鲜电商进行全领域完善和提高。
未来持续留住消费者,要满足“快”还要满足“好”
从十几年前生鲜品类首次触网,到近几年巨头入场、快速深耕,其间生鲜电商曾“站在”风口,也经历过“倒闭潮”“并购潮”。这次疫情过后,留给行业的问题将是:增长仍会持续吗?
“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期间消费者对到家业务的需求井喷,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鲜电商加快发展。但生鲜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背后体现了近年来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的升级,生鲜电商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而诞生与发展。”顾伟对未来仍然看好。
他认为,对企业尤其是对多产业布局的企业而言,生鲜电商是一个高频、高黏性的流量入口,社区商业价值尤为突出。同时生鲜电商拥有传统生鲜零售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对于正在兴起的生鲜消费新需求而言,发展前景广阔。
也有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生鲜电商的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3000亿元,但相比数万亿元级别的生鲜零售市场,仍有大量潜力可挖。
从供需双方来看,此次疫情所带来的改变都将是持续的。
——在供给侧,核心能力的竞争更为突出。生鲜电商前端涉及门店布局、用户体验、到家配送能力,后端涉及IT系统、供应链、人才储备等,都需要深耕与投入。“这次疫情凸显出特殊时期生鲜电商在商品供应、物流配送、拣货配货等方面的‘紧平衡’状态,促使生鲜电商接下来加大能力建设,以更强的互联网零售基础设施满足不断增长和升级的生鲜消费需求。”顾伟说。
——在需求侧,长期以来困扰生鲜电商的另一个问题,即消费者线上购买习惯难以养成,似乎正在加速解决。王珺说,根据过去的经验,用户只要完成3单购买后,留存率就非常稳健了。但要让一位新客户完成3次订单,培养出习惯,原本是很漫长的,而此次疫情大大缩短了这一过程。
当然,还有许多看得见的新变化。比如,消费大数据显示,快手美食、方便菜、半成品菜的需求快速爆发,引得诸多生鲜电商平台与西贝、眉州东坡、小南国、云海肴、金鼎轩、渝是乎、紫燕百味鸡等餐饮企业展开合作,将餐厅招牌菜加工为速成菜,为用户提供“又好又快”的下厨解决方案。
一定程度上,对于买生鲜,疫情加快了电商“敲开”万家门的步伐,未来能否留得住,还要看行业怎么走。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
杭州银行衢州分行三宗违法领90万元罚单 贷款管理不审慎
-
定海海洋农商行两宗违法领100万元罚单 违规放贷形成风险
-
禁止“炒信”“刷单” 电子商务法给电商戴上“紧箍”
-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量价齐跌” 消费者还有哪些新选择?
-
银保监会首次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 拟于近期出版发行
-
大宗商品四季度有望偏强震荡 原油提供价格支撑
-
宝武河钢两大超级巨无霸展开股权融合:宝武入股唐钢
-
一汽夏利“1元”甩卖天津华利 南京知行接盘并承担8亿债务
-
从历年国庆节后表现看A股投资机会 机构这样说
-
5A级景区上海科技馆10月1日起门票价格下调25%
-
银行理财新规:公募理财可借道公募基金投A股
-
坐飞机要多花钱了!燃油附加费将上涨 最高3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