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地方债迎来发行高峰 本周地方债计划发行规模逾3000亿元
2020-05-19 09:20:47
来源:
证券日报网
5月份地方债迎来发行高峰。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5月1日至5月18日,已发行地方债3476.78亿元,根据地方债信息披露计划,本周(5月18日至5月22日)地方债发行规模将达3028.4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地方债发行步伐加速,名称中冠以“新基建专项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债”的债券不断涌现。
5月18日,深圳市发行两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债,合计规模为2.73亿元。5月21日,天津市将发行3.3亿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债。据天津市地方债信息披露文件,红桥区2019年的改造任务共涉及10个街道,将对80个小区进行改造,改造面积260.81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5380户,改造共涉及二大类45个改造子项,以及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活动用房的维修、海绵城市建设、雨污混接改造。
4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给予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运营。
“专项债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一方面是为了增加专项债拉动基建投资等内需、稳定就业等功能,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专项债自身对中长期效益的内在要求。”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往往以项目建成后取得的收入作为保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相对于公益民生财政投入更能够在未来获得额外收益。
除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债外,5月12日,广东省率先发行了4只新基建专项债,投资项目为城际轨道交通、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设施、智能停车场等,规模合计86.6亿元。
例如,2020年广东省新基建专项债券(一期和二期)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广东省本级、茂名市、湛江市、清远市、汕头市、河源市和云浮市智慧产业、信息技术及科学研究等新基建项目;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新基建专项债券(一期和二期)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惠州市、珠海市、江门市、中山市和肇庆市8个地市的新兴产业、科学研究等新基建项目。
陶金表示,5G、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新基建投资前景更加明确,料将带来中长期更稳定的收益。不过,专项债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充的同时,资金依然会实行专款专用、以具体项目为使用用途,管理也比之前更加严格。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专项债不断加码发力。今年专项债将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单独列出、重点支持,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并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特别是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专项债不仅下发快,而且着力点比较集中,从稳定性角度,更加注重基建、民生领域。而且伴随着专项债使用范围不断拓展,能更好地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逆周期调节。记者 包兴安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
商街逐渐有烟火气 餐饮业重启按下“加速键”
-
监管发声推进银行设立基金公司 15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即将扩容
-
评论:5G“后浪”奔涌 上市公司多维度掘金“信息基建化”
-
11只创业板ETF涨幅耀眼 创业板改革+新基建成为主因
-
文旅部:“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5.6亿元
-
证金汇金一季度持股市值达到3.99万亿元 金融与消费成“心头好”
-
节后如何布局?海外机构四月份密集调研92股,这5只白马股被北上资金买买买
-
22家公司近三年ROE超过30% 大消费行业成“长牛”摇篮
-
“五一”搭台促进旅游需求释放 消费结构或将发生改变
-
收费公路自5月6日恢复收费 此前已免收达两个多月
-
国际油价短期仍然将面临下行压力 明年期货合约价已比现货价高许多
-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已经突破9亿!
精彩图片
-
吉林银行资产质量承压:不良贷款双增长,拨备覆盖率跌破监管标准
-
吉林银行原董事长张宝祥被批捕 去年下迁176亿元贷款进入不良
-
怒!88万就买四张纸?洛阳女子:河南新恒顺地产这是个坑!
-
日照银行威海违法领罚单 部分征信查询用户未按规定报备
-
57家双增长公司现金流充裕!接近八成跑赢大盘!
-
统计局: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67.3%
-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
-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7%
-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
-
违规购买持有私募基金 安徽凤台农商银行领30万元罚单
-
工信部公布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成都移动等24家违规企业上黑榜
-
消息:从“封控”至“解封” 共有近57万辆重载货车进入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