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与顾客翻看照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物速写
超然楼摊主们。夜间,去超然楼打卡似乎成了来济南旅游的必选项。在超高的人气中,很多年轻人结合自身优势,瞅准了商机。这一群“80后”到“00后”的年轻人,丰富了超然楼“经济圈”的业态,也使得这一带成了济南夜间文旅消费的新亮点。
要说今年济南的“顶流”,超然楼肯定算一个。
白天的大明湖静谧温婉,晚上却是另一种氛围,这与超然楼的走红有关。8月23日晚上,济南日报记者再一次亲身感受了一番超然楼周边的热闹氛围。虽然已经到了暑假的末尾,但这里的人气可是丝毫不减。在一排排提前举起的手机屏幕上,伴随着倒计时的数字,华灯初上,人群中的喝彩声回响在夜空中。
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济南日报记者发现,超然楼人气的居高不下,带动着周边萌生了各种各样的产业形态。他们大都为年轻的自由创业者,有着活络的商业头脑,而超然楼的走红,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契机。
“00后”摊主和她的非遗首饰
20岁的朱芊妤,在大明湖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暑假。开学就要上大二的她,利用暑假时间,带着自己的非遗手工首饰,参加大明湖的市集活动。
“以前,我在南丰祠那边的隐湖市集摆摊儿,这个月又搬到了超然市集。”朱芊妤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在泰安上大学期间,每当听到同学们主动跟她提起大明湖,她都格外自豪。尤其是今年超然楼走红,不少同学来找她咨询附近的游玩攻略,她也跟着重新梳理了一遍老城片区的景点。
“从14岁起,我就迷上了传统非遗首饰。”身着淡绿色汉服的朱芊妤,摊位上摆着的都是她亲手制作的首饰作品。记者观察到,其中一个精美的发簪上,花朵是用铜线穿起的辑珠做成的,树叶则是用蚕丝一层层缠起来的,每一个细节都特别精美。
“这个簪子挺好看,用什么材料做的呀?”见有顾客对摆在玻璃盒子里的一副发簪感兴趣,朱芊妤小心翼翼地取出来,开始介绍起来。“这种材质的前身是‘北京料器’,是我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盆栽装饰品上拆下来的。”说着,她将发簪举过头顶,向顾客演示如何用它盘出一个漂亮的发髻。
这时,一位七八岁年纪、同样身着汉服的小姑娘被吸引过来,也央求着妈妈给她买一副。楼前“长”出“野生”摄影摊然而人气最旺的区域,还要数超然楼前这一块。这里,大大小小的摄影摊位摆满了楼前的广场。摄影师们正端着“长枪短炮”,指导着顾客摆出好看的拍照姿势。
39岁的阿龙是其中一位摄影摊主,当天是他在超然楼摆摊拍照的第116天。在他的摊位前,摆着一大摞作品集,上面是很多游客在超然楼前留下的影像。阿龙说,夜晚手机拍照不理想,而专业的相机则为游客们弥补了这一遗憾。116天里,阿龙只在母亲节和父亲节两天休息过,摆摊期间可以说风雨无阻。每天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达地点,开始着手准备。
一侧的小牌子上,写着他的小红书账号。他告诉记者,有不少游客会在来济南之前通过网络与他联系。每当拍完一位顾客,阿龙都会给顾客看一遍相机上的照片,顾客如果不满意他就会重拍,直拍到满意为止。
因为游客多,背景复杂,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摄影师们大都会准备一个高高的凳子,让游客站在上面。他们还准备了不少道具:花束、折扇等等。不少游客自己也会做足准备,比如身着漂亮的汉服。在阿龙的身后,已经排起了长龙。因为拍摄效果好,收费也不高,每晚他都会从7点忙到10点多,其间几乎可以说一刻不得闲。
这里,既传统,又有趣!
整个夏天,超然楼前的摊主们见证了这里的热闹氛围。超然楼的走红,也为他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变化。朱芊妤说,最令她喜悦的是能通过小小的摊位认识很多有着相同爱好的人。曾经有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在北京料器厂工作多年,看到朱芊妤摊位上的料器发簪,一眼就认出了这熟悉的材质。那晚,这对“忘年交”聊到了很晚。
阿龙的摊位前,人气依然火爆,他将给顾客拍照的过程看成是对自我的一种治愈。“给游客拍出好看的照片,让他们来一趟不留遗憾,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挺有意义。”
除了非遗首饰,超然市集上还有草编制作、手工桃木青蛙等有趣的摊位,这些小摊儿既有与大明湖气质相搭的古典味道,又能为游客们提供新奇的体验感。记者买了一只桃木青蛙,抽出青蛙叼着的小木棍,在青蛙背上轻轻滑动,就会发出类似蛙鸣的声响。
明亮的灯光装点着夜色,不少小朋友手持着如同萤火虫一般的竹编小灯笼,在家长的陪伴下夜游大明湖;成群结队身着汉服的姑娘们,面对镜头露出甜甜的笑容;夜晚环湖散步的市民,经过超然楼时也忍不住驻足拍照……这夜色,真迷人!
值班主任:田艳敏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王飞
责任编辑: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