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19日,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三国央行先后宣布加息,引发市场对全球加息潮的猜测。在此背景下,我国利率走势将何去何从?
全球加息潮开启?
3月17日,巴西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从2%升至2.75%。这是巴西央行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加息幅度也高于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的加息50个基点至2.5%。3月18日和19日,土耳其央行、俄罗斯央行也分别宣布将利率提高至19%和4.5%。值得一提的是,三大央行共同表示,未来还有再次加息的可能。
其他国家也在释放加息信号。尼日利亚和阿根廷表示最快可能在第二季度加息。市场指标显示,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政策收紧预期也在增强。
星石投资分析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加息主要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新兴市场经济体有较大的通胀压力,由于全球原油、粮食价格上涨和国内消费品供给能力不足等原因,阿根廷今年头两个月的通货膨胀率均达到8%,巴西2月通胀率触及4.6%,土耳其2月通胀率更升至15.6%,俄罗斯通胀率也已超过4%。其次,为了避免美国利率回升导致的资本外逃,所以提前加息。国际金融协会(IIF)近期发布的每日跨境资金流动报告显示,在3月的第一周,新兴市场近半年来首次录得单日资金净流出,每日资金流出约2.9亿美元。
华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瑜团队认为,加息或不止发生在新兴市场,终将传导至全球。该团队研究了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验发现,经济修复期间,资源国(巴西、俄罗斯等)通常率先出现通胀压力,进入加息周期;随后全球需求改善带来制造国(韩国、东盟国家等)经济回暖,进入加息周期;而发达经济体(美、英、日、欧等)作为最终需求国,通常最后进入加息周期。实际上,挪威央行已释放出上调利率的信号。尽管该央行在周四的利率决议上依然保持利率水平不变,但它表示,根据委员会目前对前景和风险平衡的评估,利率极有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上调。
美债利率或于二季度触顶2%
某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美国经济修复的动力较强,加速度优于新兴市场国家,再加上美元的强流动性,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仍然有资金净流出可能。
今年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尤其于近期快速攀升至1.6%、1.7%。上述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对于利率走势,市场预期在博弈美联储实际政策。虽然美联储一直传达通胀预期不严重、2023年之前不会加息的鸽派态度,但市场不相信。比如,美联储上周五晚间宣布,补充杠杆率(SLR)的减免措施将于3月31日到期,此后不再延续。此举将使得美国商业银行必须抛售美债等资产来保持流动性,因而会压低美债价格推升收益率。
“未来需要高度关注美联储政策带来的溢出效应。”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如果经济持续改善、通胀回升,带来就业状况改善、失业率下降,美联储可能会提前开始减债计划来进行缩表,进而推高长期利率。整个市场预期美国经济下半年会出现较强复苏,这样的背景下,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将在二季度突破2%,接近去年疫情之前水平。
上述券商策略分析师预计,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在今年5月加速见顶于1.9%、2%,之前造成权益资产震荡、新兴市场国家资金外流。之后,市场会认为美债收益率很高,开始愿意持有到期美债,届时开始增配美债,包括美股在内承受抛压。
国内利率水平适中
同样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也会被卷入“加息潮”吗?3月20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强调,我国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我们需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今年1月,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曾称,当前利率水平合适,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不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3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至此LPR已连续11个月不变。
太平洋证券认为,按照当前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意味着政策利率——公开市场操作(OMO)7天期逆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上调的可能性不大。
温彬表示,目前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收紧还是个例,更多发生在自身经济结构面临问题和压力的经济体,对中国并不产生直接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根据国内经济情况决定。正如星石投资所说,中国通胀压力和资本外逃压力均不大,加息必要性不高:首先,中国作为主要的消费品生产国,供给能力强,加上CPI受到猪周期下行影响,CPI通胀压力较小。其次,中国2020年宽松的力度本来就比较克制,下半年开始流动性已经边际收紧150bp,中美利差也还处于100bp以上的舒适区域,加上中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放开,国内经济增速快,资本外逃压力也不大。
上述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今年利率将保持平稳。首先,从历史经验来看,虽然2015年8月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但宏观杠杆率并未在2016年立刻下降,真正下降是在1年半以后。其次,去年涨幅较高意味着今年不能急刹车,否则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难以承受,因此今年将采取稳杠杆措施,压缩政府部门杠杆率的同时,适当向房地产以外的、制造业为主的实体企业加杠杆,因此杠杆主要是在部门间平移,总量变化不大,预计全年宏观杠杆率呈现上半年降下半年升的变化趋势。最后,4、5月份预计出现较大信用到期压力和债券发行压力,从防风险的角度货币环境不会收紧。
温彬预测,年内中国央行政策利率,包括OMO和MLF,大概率保持稳定,可进可退,一是为了保有政策空间,二是与当前经济基本面相适应,三是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而市场利率,包括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如果经济改善、通胀上行,那么市场利率水平会略高于政策利率。实习记者 于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