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尤其在西部煤炭富集地区,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并“因煤而化”建起不少煤化工园区。然而近期笔者陆续听到一些煤化工企业“缺煤”的声音,例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的煤炭供不应求,导致该区的煤化工企业或因煤炭供应不足而减产,或因煤炭涨价而亏损。
而据笔者了解,不止锡盟地区,我国其它一些“富煤”地区也开始出现煤炭资源紧张的苗头,不少煤化工企业叫苦不迭,更多的煤化工企业感到了担忧,煤炭成了一些煤化工企业最大的危机隐患。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时下或许还只是个别或部分地区,但已呈蔓延之势,需引起各地煤化工园区的高度重视。
这里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慨念,煤炭储量并不等于煤炭产能,煤炭产能并不等于煤炭实际产量。一些地区出现煤炭供不应求的原因,主要是煤炭消耗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煤炭产量的增长速度,从而出现问题。例如锡盟地区煤炭供不应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耗煤企业越来越多,改变了供需关系。这些年来,一些煤炭富集地区凭借当地优越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大量布局上马现代煤化工及煤电项目。这些企业都是耗煤大户,由于扩张过快,煤炭产能释放相对缓慢,造成煤炭供不应求的状况在所难免。二是煤炭产能不足。据了解,锡盟煤炭储量虽然丰富,但产能难以全部释放。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煤炭生产企业陆续出现土地问题。褐煤一般为露天开采,由于部分煤炭生产企业剥离面达到临界,原来的征地用完了,新征地争取难度较大导致停产或大面积减产。煤炭生产企业因征地问题一时难以解决陷入减产停产,导致区域性供求关系失衡,造成该地区煤炭产业链条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煤化工难为无“煤”之炊。煤炭短缺,这是一些煤化工企业建设之初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也是今后将长期面对的瓶颈问题。作为煤化工企业的聚集地,各地的煤化工园区一定要高度重视,重新研判,把煤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供、需规划,提前做好各种预案,若等到供需失衡甚至无煤可用为时就晚了。就眼下一些煤化工园区及企业出现的煤炭紧张问题,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帮助煤炭企业释放产能。包括锡盟等地露天煤矿集中出现征地问题有着历史的原因。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坚持问题导向,以保障企业生产用煤为宗旨,简化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地方审批手续的办理时间,尽快释放应有的煤炭产能。对承担着保供任务的煤炭企业用地申请可采取一边生产一边办理手续的办法。同时,要形成煤炭企业用地的定期评估制度,对于面临用地紧张的重点煤炭生产企业及时预警,尽可能避免因征地问题导致的煤炭生产企业停产减产。
其次,放宽缺煤地区进口管制。为了保障国内煤炭市场,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煤炭进口的管制力度,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也要因时而异。据笔者了解,去年有地方遇到煤炭紧张,拟从国外进口煤炭,但受制于进口政策限制难以实施,甚至载着进口煤炭的船难以靠岸,只能在海上漂等。如今,一些企业也在考虑通过煤炭进口解决,但考虑到政策限制心有余悸。其实,眼下适当进口煤炭是缓解煤炭需求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可解企业用煤的燃眉之急。
再次,重新审视煤源保障问题。锡盟地区煤化工企业已出现的煤炭“吃不饱”问题将很快涉及整个煤化工产业。其他地方的园区及企业应及早重新审核用煤计划,不要等项目上了马、开了车却找不到煤了。不要以为项目上马时地方政府有承诺,煤源有着落,不要只看到眼前三年五年,而要想到更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项目的增多、领导换人,地方政府的煤炭供应承诺很可能落空。这样的案例不乏其例。即使自己拥有煤炭基地,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考虑到各种情况,确保煤源的万无一失,确保全生命周期内煤炭有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