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投资是“六稳”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扩大有效投资。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该报告同时指出,今年要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规范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不论是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如何积极引导,激活民间投资成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去年为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国务院发布实施的《政府投资条例》就曾指出,国家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发挥政府投资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向规定领域。
从各地情况来看,许昌市是河南省民营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该地区通过一系列举措,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通过政策与资金引导,促进民间创新创业投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湖南省今年则加大力气激活民间投资。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跟踪落实税收优惠、融资贷款、就业用工、财政奖补等96条政策措施。深入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运用好市场资金,发展“刀刃上”的项目,高质量地运营项目,已成为地方基建和公共服务项目规划、落地的重要方向。
唐川表示,整体来看,PPP模式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更全面、高效地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在合理的模式下不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负债。且更为重要的是,借由PPP模式可以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各地,让地方获取更多的学习模板,全方位地认识当今的市场和前沿的商业模式,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各地区的全面发展,带动欠发达地区内生性的发展动力,进而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看,投资特别是有效投资依然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等领域,我国还都存在较大的短板,而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比重约四分之一,对相关行业的带动性也较强。因此,在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可以在平衡政府债务压力、加快补短板、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优势,在稳投资中发挥着一定的稳定器和调节剂作用。
根据全国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各地已录入全国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的项目共7163个;其中,已通过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以及可行性论证、实施方案审查的重点推进项目4544个。
唐川表示,受传统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培养的思维惯性的影响,此前地方上重点落地的PPP项目多聚焦在重资产、重建设的领域,比如大型市政工程、交通、水利等领域。但经过多番整改之后,在“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未来的PPP项目将更多地聚焦于重运营、重服务的领域。所以唐川预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领域;铁路、民航、物流等交通领域;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市政领域;以及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新消费服务设施等新基建、新服务领域都会有更多高品质PPP项目的落地。
那么,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更好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徐光瑞表示,要更好引导民间投资参与PPP项目,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和稳定政策环境。二是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拓宽项目资本金来源;鼓励通过股权转让、资产交易、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项目存量资产。三是继续加强信息披露。
唐川表示,下半年,新增PPP项目将会继续以匹配地区经济发展、高质量、重运营的模式进行推进。过程中,“加快项目入库进度”将有望进入实质推进的阶段。苏诗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