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19年年报,部分作为子公司的公募基金在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也相继公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2日,已有8家基金公司的2019年成绩单浮出水面。从净利润数据来看,8家机构累计盈利超过26亿元,头部机构赚钱效应明显。不过,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则同比下跌,甚至陷入连续亏损的境地。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市场的马太效应过去已然存在,而随着未来多方主体加入竞争,这一趋势或将进一步加剧。
年报披露季再度来临。3月20日,中信证券发布2019年年报,年报数据显示,控股子公司华夏基金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9.77亿元,净利润12.01亿元,分别较2018年同比增长6.54%和5.35%。另据公告披露和Wind数据统计,包括华夏基金在内,截至3月22日,已有8家基金公司公布了2019年的净利润数据。其中,华夏基金暂居首位,招商基金和鹏华基金的净利润也超过5亿元,分别达到8.03亿元和5.49亿元,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从总额来看,8家基金公司在2019年合计实现净利润26.31亿元,比2018年的24.69亿元,新增1.62亿元。
北京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认可程度提高,叠加A股市场的上涨行情,2019年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迅速。而作为基金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公募基金规模的增长也为其财务数据带来了提升。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公募基金全市场共有6544只基金,累计规模约为14.77万亿元,较2018年末的5626只和13.03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32%和13.35%。
但相较于头部机构的赚钱效应,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则同比下跌,甚至是连续亏损。Wind数据显示,南华基金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连续四年净利润亏损,2019年的净利润约为-0.04亿元。同时,浙商基金也已连续两年亏损。而在营业收入方面,浙商基金由2018年的0.93亿元,降至2019年的0.12亿元,同比下降87%。另外,金鹰基金更出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头部机构与中小型机构之间的分化局面过去就已然存在,未来或会进一步加剧。”沪上某基金销售机构人士直言,“就像近期由于疫情的原因,基金公司线上路演的频率提高,但从投研实力和营销流程来看,头部公司明显准备得更加充分,路演过程中逻辑也非常清晰。相比之下,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销售产品的倾向性很明显,更有甚者三句话不离产品。”在该机构人士看来,基金公司之间的马太效应或许就是在这些细节中被不断强化的。
一位公募基金从业人士也指出,伴随着行业准入壁垒的降低及牌照的持续获批,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外资企业等在内的更多新势力开始加入国内公募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强化业内的马太效应。作为头部机构,资源丰富,投研实力增强,吸金能力也愈发强大。而中小型机构方面,若缺乏业绩表现和特色业务,则更容易面临投资者和客户的进一步流失。
不过,中小型基金公司中也同样有亮点出现。公告披露数据显示,在2018年才正式成立的个人系公募睿远基金,在2019年实现营收4.03亿元,同比增超32倍,净利润也由亏转盈,从2018年的-0.13亿元,变为2019年的0.59亿元。不难看出,在陈光明、傅鹏博等“公募大佬”的加持下,睿远基金正迅速崛起。
长量基金资深研究员王骅认为,包括睿远基金、鹏扬基金等在内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的优势,多在于拥有较为资深的股票、债券等方面的基金经理和团队,而这些优势一般难以复制。对于多数中小型机构而言,弯道突围最重要的还是在某一领域建立自身的特色,在风口上一举发力。(记者 孟凡霞 刘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