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券商加速布局债券融资,已有49家券商通过债券融资活动为自身“补血”,发行总额达4236.8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发债融资规模的七成。
《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数据梳理统计显示,券商发债融资方式包括证券公司债、短融券、证券公司次级债、可转债,发行规模分别为1724.6亿元、1389亿元、1088.2亿元和3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短融券融资规模同比增长超一倍。近期,头部券商获流动性支持,短融券余额上限获提升,短融券已跃升为券商融资的重要渠道方式。而去年掀起的“可转债发行热”逐渐褪去,年内仅有一家券商选择发行。
整体来看,招商证券发债融资规模最大,上半年发行规模共计358亿元。发债融资规模超过300亿元的还有中信证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
上半年发债融资规模在200亿元以上的券商还有国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安信证券、渤海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和东方证券等公司的发债融资规模也在140亿元以上,位居49家券商发债融资规模前列。
按发债融资方式来看,今年上半年,已有31家券商选择发行证券公司债(包括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进行“补血”,共63只,发行额度高达1724.6亿元,占券商发债融资总额40.7%,占比最高。不过,《证券日报》记者发现,近年来,证券公司债在券商的融资渠道中占比下滑明显。
其中,申万宏源公司债发行规模最高,达242亿元,共7只公司债;紧随其后的是招商证券和广发证券,分别达218亿元和213亿元,分别有8只和5只;发行公司债规模在100亿元以上还有华泰证券、平安证券和中信证券,分别以公司债融资170亿元、125亿元和102亿元。
相比证券公司债,券商发行短融券在年内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事实上,自2014年底《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短融券持续火爆。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年内共有20家券商成功发行合计1389亿元规模的短融券,占券商发债融资总额的32.78%,而去年同期短融券发行规模仅550亿元。
上半年短融券发行规模最大的券商为国信证券,筹集资金达235亿元。中信证券为180亿元,招商证券和渤海证券分别为140亿元和120亿元,位居前列。其他券商短融券融资规模在100亿元以下。
券商为提升净资本,近几年将次级债纳入了券商融资。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证券的次级债融资规模位列券商第一,为145亿元;其次是中国银河证券,为140亿元;安信证券第三,为112亿元。
而去年受政策鼓励和转股后补充净资本等优势因素成为新宠的可转债在今年上半年“遇冷”。今年3月份,浙商证券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券“浙商转债”,发行规模为35亿元,目前仍是年内唯一一家发行可转债的券商。记者 王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