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万达金融板块旗下的快钱公司正陆续将其持有的多个万达广场项目腾挪至万达商管集团,而已腾挪成功的项目至少有4个,包括乐山、绍兴上虞、德阳、重庆永川四地的万达广场。
“正常情况下,快钱公司计划转手,就会陆续退出其投资的万达广场。”一位接近万达集团的人士向财联社表示。
财联社此前曾独家报道,万达拟出售快钱支付业务,近期与一家具有外资背景的公司展开洽谈。万达方面对此未予以置评。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业务曾被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寄予厚望。其不仅认为“万达未来价值最大的就是金融板块,市值有望超过万达文化及万达商业”,还提出过万达“2211”战略,即以“互联网+金融”为盈利方向,依托具有万达特色的商业O2O开放模式,到2020年打造万亿级市值。
但上述愿景,随着网科集团大裁员及快钱业务或被出售,变得越来越遥远。同样远去的,还有王健林的“文旅梦”及“海外投资梦”。
“王健林在步步后退。”一位万达前员工表示,万达商业从H股私有化后,回归A股至今未有进展,却因此付出较大的财务成本。去地产化以来,尽管负债在下降,但资产规模、营收和现金流也出现了下滑。
记者获得的万达商管(前万达商业)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财务数据显示,其总资产为6364.95亿元,相较售卖资产前的2017年6月底,总资产规模大幅缩水了逾1800亿元。
拟售快钱后频繁腾挪项目
万达集团的“瘦身”计划仍在持续。一位消息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实际上,去年底万达就打算出售快钱业务,先后和苏宁、中石化接触过,都没谈拢,而近期与上述有外资背景公司的谈判相对顺利。
“万达之前想把快钱与征信、小贷打包一起卖,不然征信和小贷比较难单独卖,而自己留着价值也不大。”上述消息人士补充道。
记者获悉,快钱公司日前已退出至少4个所投资的万达广场项目,包括乐山万达广场、绍兴上虞万达广场、德阳万达广场、重庆永川万达广场,接手方均为万达商管。
上述人士称,“快钱是万达花了20亿左右收购过来的,业务自成体系。2016年互金鼎盛期大概能卖到120亿,当时觉得很合算。”
据了解,万达于2014年底收购了快钱68.7%的股权。彼时,万达被指有意以快钱为核心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链。
万达的主要金融平台为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公司,旗下拥有万达财富、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万达网络科技、快钱金融服务、上海迈外迪网络科技等公司,这些平台囊括了保险、投资、资管、网络小贷、私募基金等业务板块。
兴业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曾指出,万达的轻资产模式实质为“地产+金融”,类似“pre-REITs”前的私募基金形式,能够较好地缓解商业广场建设期间的资金压力。这意味着,万达打造金融板块之初,或想借助自身金融集团,助益其重资产商业广场建设。
以快钱业务为例,财联社记者发现,其分别持有“稳任、稳余、稳升、稳普、稳欣”5个有限合伙企业股份,而这5个有限合伙企业投资了多个万达广场项目公司及投资公司。截至目前,上述5个有限合伙企业仍持有包括万达投资、万达地产等在内的11家公司。
“开发商打造金融平台,一定程度上寄望能为自身项目输血,万达或也不例外。不过,一旦开发商资金出现问题,就会互相拖累。”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告诉财联社记者。
由此看来,一旦开发商投资的业务板块不能提供盈利或盈利模式尚待厘清,甚至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时,这样的业务板块将成为其率先裁撤的对象之一。
黄立冲指出,“支付公司的经营模式是通过给个人和公司进行付款收款,赚取手续费收入。其中,交易额很小一部分会成为支付公司的利润。以往监管不严格的时候,支付公司可以通过备付金谋取收益,但是如今支付公司的客户备付金需要按比例上缴央行监管,钱的利息也不能记作支付公司的收益,支付业务的盈利空间已变窄。”
王健林持续收缩战线
不可否认,万达遭遇的一系列风波的导火索,是去年其海外六项目突遭停贷。2017年6月,金融监管部门紧急要求银行排查对部分企业的授信和海外融资,特别是并购贷款、内保外贷业务的风险,被排查的企业包括万达、海航及复星集团等。
随后万达以抛售资产的方式展开自救。去年7月19日的那场“世纪大交易”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当日,经历了摔杯为号等戏剧性冲突,万达宣布将13个文旅项目及77个酒店资产,以637.5亿元的价格打包售予融创和富力。
上述交易不仅成为市场重新审视万达的一个开端,也拉开了万达“大瘦身”的序幕。对于王健林而言,万达面临的局势之变与回A压力,构成了一盘艰难而复杂的“棋局”。
去年底,王健林曾器重的万达网科经历过一轮大裁员,并在今年初万达集团业务板块调整中被边缘化。此外,万达还与银泰洽谈过出售万达百货事宜。
财联社此前曾独家报道,因万达百货出售事宜存在不确定性,部分工作曾暂停了一段时间,3月后又恢复向万达集团正常报批的流程。
尽管万达百货保留下来,但万达并未停止转让资产的步伐。其陆续出售多项海外资产,目前海外地产项目只剩下芝加哥万达大厦,如果未来这一项目也被出售,万达的海外地产将清盘。
“当初万达购买海外资产,不少项目采用内保外贷的方式,融资期限一般三年,短的只有两年。而现在万达融资较难,所以自然要卖掉。”一位机构分析师如是说。
据媒体报道,万达正考虑出售部分传奇影业股权以及全部体育资产,后者具体为盈方体育传媒公司和世界铁人三项公司。此前,万达曾拒绝CVC等PE公司对上述资产的报价,理由是出价太低。对此,万达官网随后发文予以否认,但消息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万达体育确实有寻找买家的打算。”
今年10月底,万达以62亿元的价格将万达文化管理100%售予融创后,据不完全统计,万达已出售的资产规模达到上千亿。
“文旅和酒店等业务已大幅缩水,主要资产中目前仅保留万达广场和其他一些资产。”接近万达集团的人士表示。
如果说去年7月万达大举抛售文旅和酒店资产包,有其海外项目突遭停贷的特殊背景,那么已度过最艰难时期的万达,为何仍在继续“卖卖卖”?
上述接近万达集团的人士透露,“核心问题仍是资金。”
他还表示,万达在售卖文旅资产前,一年收入达上千亿,其中有两三百亿的利润来自房地产销售,但将这部分资产售卖后,万达的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此外,财联社记者获得的万达商管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财务数据显示,万达商管仍有超过3700亿元的债务需要偿还。
目前外界尚不清楚今年以来银行对万达的授信情况,但从公开信息来看,鲜有银行为万达提供大额授信的信息。
“大环境变化是让万达售卖资产的主要原因,但这轮去杠杆对万达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如果万达仍像之前那样扩张,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严重的话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现在净资产质量比较好。”地产专家、优淘城总裁薛建雄如是分析。
但在薛建雄看来,在上市融资通道打通前,万达仍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
截至目前,万达回A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证监会官网公布的最新IPO排队信息显示,目前万达排在第73位,审核状态为已反馈。而去年10月中旬,万达排在第56位,时隔一年,排名不进反退。
总资产大幅缩水逾1800亿
历经一年多时间的持续“瘦身”后,万达集团资产大幅缩水的同时,负债下降幅度也较为明显,这从万达商管的一系列数据中可见一斑。
今年2月,万达商业更名为万达商管,而新的商管集团是万达集团核心企业。随后,万达集团调整了组织架构,旗下的四大业务集团由“商业、文化、金融、网科”变更为“商管、文化、地产、金融”。
按王健林的规划,地产集团的成立,主要为消化商管集团的地产业务以及开发万达广场重资产。自5月起,万达商管去地产化加速,已将至少14家项目公司腾挪至万达地产集团。
“轻装上阵”后的万达商管,总资产、营收、负债及现金流均发生了巨变。
记者获得的上述万达商管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其总资产为6364.95亿元,较2017年底的6891.04亿元,减少526.09亿元。
而万达售卖资产之前的万达商业2017年半年报则显示,截至去年6月30日,万达商业的总资产为8226.65亿元。将该数据与今年三季末6364.95亿元的总资产数据对比可发现,15个月时间内,万达商业总资产规模大幅缩水1861.7亿元。
负债方面,2017年中期万达商业的负债为5927.45亿元,而截至2018年9月30日,万达商管的总负债为3769.45亿元,相比之下,15个月内,其负债减少了2158亿元。
与此同时,万达商管的营收也在大幅减少。截至9月末,今年万达商管的营业总收入为720.1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92.75亿元减少272.56亿元,降幅达27.46%。不过,其净利润却有所增加,为252.08亿元,同比增加128.96亿元。分析人士认为,
“净利润大增或与万达售卖资产有关。”上述机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此外,截至今年9月末,万达商管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4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4.43亿元,净流入减少41.97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09.60亿元,较去年同期1017.50亿元,减少307.9亿元。
“严查内保外贷、金融去杠杆等重点调控节点,都被万达碰到了,由此不得不收缩战略。”薛建雄认为,万达已出售大部分文旅及酒店资产,在缺乏住宅销售支撑的情况下,上市融资的需求较为迫切。如果短期内不能上市,万达将会继续收缩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