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常年亏损的压力,利宝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利宝保险)近期接二连三进行增资。
7月20日,该公司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同意其注册资本从16.01亿元变更为17.26亿元,增加注册资本金1.25亿元。目前,该增资方案尚待中国银保监会的批准。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这并非利宝保险第一次进行增资,今年以来,该公司已增资两次。查阅其2017年年报可见,该公司净亏损较上年有所收窄,但依然亏损0.98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从2016年末的167.92%降至139.8%。
对于个中原因,利宝保险在年报中表示,由于投资盈利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及保险业务增长引发最低资本需求增加,使得2017年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较2016年有所下降。
压力重重的利宝保险,能否通过增资计划改善经营局面?
以增资缓解偿付能力
利宝保险是利宝互助保险集团(下称利宝互助)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
1996年,利宝互助开始进入中国设立办事处,2003年,在重庆设立了分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西部的外资保险公司。2007年,利宝互助重庆分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升级为利宝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并正式更为现名。其母公司——利宝互助创建于1912年,按2016年毛保费收入计,是全球第六大国际财险公司。
虽然背靠“大树”,但利宝保险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为此,利宝互助可谓“操碎了心”。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利宝保险已完成13次增资,利宝互助的累计增资额高达12.46亿元。事实上,利宝保险所有的增资均来自利宝互助,期间虽有新增股东的意图,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来,该公司已进行两次增资。1月,原保监会批复了该公司6000万元的增资申请,利宝保险的注册资本从15.01亿元变更为15.6亿元。之后的4月,利宝互助对利宝保险再次进行4000万元增资,其注册资本从15.6亿元拟增至16亿元。不过,此次变更注册资本事项还尚待银保监会批准后生效。
三个多月后,利宝保险又公告称将注册资本从16.01亿元增至17.26亿元,其增资动作之频繁令市场侧目。公告显示,此次增资仍由利宝互助“独自出马”,没有新增股东。
对于增资资金来源,利宝互助声明皆源于合法的自有资金,并非使用任何形式的金融机构贷款或其他融资渠道资金。
然而,令《投资时报》记者关注的是,不断“输血”之下,该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却一直处于跌宕起伏的不稳定状态。
历年年报显示,利宝保险2009年至2016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66%、129%、197%、132%、190%、287%、182%、168%。
从数据可见,得益于增资利好,其2011年、2013年和2014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实现上涨,然而从2014年开始,又陷入不断下降的状态,截至2017年末,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140%。
连续9年亏损
利宝保险“百折不挠”地增资,除了与偿付能力不断下滑有关,业绩不佳也是重要原因。
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利宝保险净亏损0.98亿元,和2016年1.4亿元的亏损额相比虽然有所收窄,但是依然跌势不止。事实上,该公司自2009年便没有实现过盈利。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5年,该公司分别净亏损0.92亿元、0.86亿元、1.05亿元、1.55亿元、2.45亿元、1.77亿元、1.59亿元,截至2017年末,9年累计亏损额高达12.57亿元。
其实,利宝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持续上涨。2009年至2017年,其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22亿元、3.82亿元、5.17亿元、7.16亿元、8.47亿元、8.18亿元,8.89亿元、12.31亿元、15.33亿元。除了2014年同比小幅下降以外,其余年份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是,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该公司的营业支出也大幅提升,从而造成业绩亏损。
2009年至2017年,利宝保险营业支出分别为2.61亿元、3.88亿元、5.30亿元、7.73亿元、9.79亿元、10.16亿元、10.24亿元、12.96亿元、15.88亿元,始终保持上涨状态。记者注意到,在营业支出中,赔付支出占比最高。2017年,该公司赔付支出为9.14亿,在营业支出的占比为57.54%,而2016年占比为48.53%,相较之下上涨9.01个百分点。
从2017年年报可见,机动车辆保险是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记者发现,其机动车辆险收入在保险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在2015年之前均保持在80%左右,甚至在2013年和2014年一度接近90%,然而到了2016年便降至70%以下,2016年、2017年占比分别为69.86%、64.06%,呈现“去车险化”趋势。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利宝保险2017年保费收入前五名的保险产品,除了货运险承保盈利55万元以外,机动车辆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企业财产险均承保亏损,亏损额分别为1.46亿元、0.31亿元、0.16亿元、142万元。
压力重重的利宝保险,能否通过增资计划改善经营局面?目前看来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