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证券市场来说,近期最大的事件就是A股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随着A股向国际投资者更加开放以及国际投资理念的进入,休整三个月有余的大消费行业在五月份再次受到资金追捧,成为涨幅最大的主题。
而反观跌幅榜上,大批主投成长股的基金则跌落孙山,其中规模较大的浦银安盛增长动力(519170)不仅在五月份净值下跌了6.41%,而且在成立三年来始终处于赔钱状态,令大批投资者深陷泥潭。
大消费成五月黑马 浦银安盛增长动力等成长主题领跌
在经过了去年的暴涨后,消费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在2018年的股价表现均出现疲弱走势,诸如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五粮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等股价大多连续出现三个月左右的回调整理。然而随着A股将于6月1日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这一利好消息的来临,整个蓝筹股似乎开始逐渐企稳,进入到五月份,尤以食品饮料为首的大消费上市公司更是频频上涨,伊利股份单月上涨达18%,双汇发展涨幅在17%以上,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则都在13%以上,下跌多年的张裕A更是上涨了22%。
从混合型基金五月份的涨幅排名来看,上涨靠前的也多为重仓此类概念的基金。比如富国消费主题,单月涨幅高达14.80%。在其一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里,有八只股票都属于消费行业,五粮液、贵州茅台、古井贡酒、格力电器更是排在前列。
相比之下,跌幅榜上则多为重仓科技股及成长股的基金。以规模较大的浦银安盛增长动力(519170)为例,该基金在五月份里净值下跌了6.41%,虽然从跌幅排名上看并不算太靠前,但该基金却是常年的“落后分子”。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浦银安盛增长动力成立于2015年3月12日,但成立三年多的累计净值收益却是-32.80%,这每年亏10%的能力真不是谁都具有的,截止到5月31日,其累计单位净值仅为0.672元。
2018年一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显示,上海钢联、安车检测、中科曙光、飞利信、利亚德、天源迪科、高新兴、东软集团、帝龙文化、通富微电十只股票共占该基金净值比例的40.50%,但其中的上海钢联、中科曙光、飞利信等股价都已经连续调整了两个月左右。
从其发布的2018年一季报看,基金经理当时认为:“基建继续趋缓,房地产投资热情有所降温,金融去杠杆继续,资金开始逐步回流实体经济,使得制造业开始呈现出一定复苏的迹象。此外,独角兽的即将回归,市场的估值体系也开始逐渐的多元化。这些都为压抑了较久的成长股烘托了较好的氛围。”可以看出,基金经理对成长股的后市表现充满期待,但事实却是,该基金的表现依然毫无起色。
数据显示,该基金近3年、近2年和今年以来的阶段涨幅都是亏损的,分别为-52.17%、-5.75%、-7.05%,唯独近1年的涨幅达到了正收益,但其1.51%的阶段涨幅却被同类均值水平8.65%远远抛在后面。
截止今年3年31日,该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8.41亿元,从其历史的个人持有比例来看,该基金份额的99%以上都被个人投资者持有。
7年老将主动管理“失色” 盈利全靠被动上涨
该基金从成立至今一直由蒋建伟独自管理,但这位累计任职基金经理时间超过7年的“老将”却着实令投资者失望至极。
资料显示,蒋建伟2001年至2007年就职于上海东新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研究员、投资经理助理。2007年加盟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10年7月起,担任基金经理职务。
从其目前管理的另一只基金浦银安盛价值成长混合A来看,其今年以来的净值也下跌了6.17%,而五月份的净值则下跌了5.40%。尽管其累计净值获得了55.61%的收益,但年化却仅有5%左右,而且该基金主要盈利年限是在2012-2015年,也就是成长股表现突飞猛进的年代,可见基金经理在择时上并无主动管理的痕迹,倒像是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其资产管理规模的波动也和业绩十分吻合,高峰正是2015年半年度,达到了47.49亿元,此后随着成长股的下跌,该基金规模也持续缩水,直至目前的18.41亿元。
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法合资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是国内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的第一家,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占比 51%,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AXA 集团子公司)占比39%,上海盛融占比10%。
尽管也是“银行系”基金公司,但其发展十几年后,管理规模仅为1185.03亿元,在股份制银行中远远落后于招商、兴业、民生系等基金公司。而抛去货币基金后,浦银安盛旗下的非货基规模更是仅有可怜的360亿元左右,可见其在权益类产品中的落后态势非常明显。
而在债市频频爆雷的2018年,该公司旗下的浦银安盛盛鑫定开债,还不幸“踩中”了问题重重的盾安债,其持有的13盾安债,占这只3.39亿元规模的债基的8.35%。 (记者 康博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