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视“3·15”晚会上,科勒卫浴、宝马4S店等被曝光使用智能摄像头,在顾客不知情前提下,抓取了客户的人脸信息,并用于公司自身的销售、谈判活动中。
随着案例曝光,关于“人脸识别”问题的讨论成为热搜,我们的脸自己也守护不了吗?
人脸识别生意“红火”
早在“3·15”晚会曝光前,一则男子戴头盔前往售楼处看楼的消息,就曾经引起网络热议。
近年来,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于支付、门禁等场景,在不少大家所熟知的服务场景中,人脸识别应用逐渐被关注。
相较于应用人脸识别摄像头的知名企业,提供人脸识别硬件和解决方案的企业,则并不出名,包括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雅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尽管不为人所知,但此类公司的数量却不少。记者以“人脸识别”作为关键词,在企查查、天眼查进行搜索,发现有上万条与此相关的企业信息,而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50万家监控设备相关企业。
由此可见该市场之红火。根据Gen Market Insights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是人脸识别设备最大的消费区域,预计2023年占全球比例将达到44.59%,在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53%。
旷视等明星企业被质疑
上交所官网显示,旷视科技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该企业以人脸识别为核心技术,成立于2011年。早在2019年8月25日,旷视科技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在2020年2月25日,港交所官网上旷视的IPO初始申请变成了失效状态,该企业赴港IPO事宜就此被搁浅。旷视科技由港股转战科创板前,已获得7轮融资,不过,该企业尚未盈利,且亏损幅度逐年加大。
“公司上市时尚未盈利及存在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账面亏损,以及公司正处于发展期,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究创新及市场开拓。”旷视科技在其招股书中解释称。
关于危害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旷视在此前也受到质疑。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一次演讲时曾公开表示“曾帮助旷视寻找合作伙伴,包括美图、蚂蚁金服,让他们拿到了大量人脸数据”,虽然李开复随后致歉改口,但仍引发公众担忧,而“如何看待旷视科技新产品监视学生上课”“旷视科技申请1亿元‘抗疫专用贷款’”等话题,也曾引起热议。
在智能识别领域,除了旷视,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也是众多同类企业中,较为知名的另外三家企业。这三家企业同样正努力冲刺上市。
然而,像此类企业,在商业交易中,究竟向客户提供怎样的服务,一直令外界担忧。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摄像头可帮助客户识别监控内人的性别、年龄,甚至用户心情,人脸识别率达95%。雅量科技则表示,进了客户店里的顾客会被打上标签,比如说像同行、职业打假人,用于精准匹配。当顾客再进入各个分店,后台都会一目了然。
记者同时注意到,类似旷视科技、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雅量科技这样的公司,其掌握的人脸数据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据量级,这些数据的隐私如何维护,无论是在这些公司内部,还是外界对这些公司的监管,目前都还没有明确而成体系的办法。
要大力限制人脸识别应用?
人脸识别信息与一般个人信息相比,属于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不可更改性等特殊属性,很多用户用于自己的支付密码、账号密码。而人脸信息采集极其便利,可以做到在被采集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其人脸信息。因为用户无法更改其人脸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影响用户的财产安全与隐私安全等。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第1035条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
不过,我国目前没有一部专门对人脸识别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
在人脸识别应用上,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卢馨建议,应该由公安部门统一承担人脸识别应用的审批与监管职能,除道路、机场、银行等法律规定的必要的安防应用以外,学校、酒店等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前都应申报审批,公安部门依法审核其合法、正当和必要性。
此前,在国内外已经出现人脸识别相关诉讼。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因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强制”消费者“刷脸”入园,提起诉讼;而美国联邦法官此前批准了一起针对Facebook的集体诉讼和解协议,这起集体诉讼于2015年在伊利诺伊州发起,Facebook被指控未经用户许可通过“人脸识别”收集和存储用户面部数字扫描信息和其他生物信息,最终,Facebook向其160万用户赔偿共计6.5亿美元。
南方日报记者 姚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