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立近10个月后,甘肃省并购(纾困)基金(有限合伙)(下称甘肃省并购基金)终于在A股市场完成了首秀。首航节能(002665)日前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拟向甘肃省并购基金转让所持2.51亿股首航节能股份。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一只专门为纾解省内民营企业困难的基金却将首单投资投向了外省的企业,并且投资金额并不小。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甘肃省内多家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质押比例高、政府欠款等问题,如何帮扶省内民营企业或应成为甘肃省并购基金的当务之急。
省外纾困首航节能
从《股权转让协议》的安排来看,转让前,北京首航波纹管制造有限公司(下称首航波纹管)持有首航节能5.08亿股股份,占比20.02%;转让后,首航波纹管的持股比例降至10.12%,甘肃省并购基金的持股比例升至9.9%。
转让价款方面,双方约定转让价格为3.87元/股,合计总价款9.7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双方约定,转让款支付极为苛刻,当协议签订后且深交所出具确认意见书当日起一个工作日内,甘肃省并购基金就需要将股权转让交易款转入交易双方共同认定的银行账户。
公告显示,首航波纹管转让上述股份是基于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首航节能股东结构,增强首航节能融资和项目开发能力而实施的。甘肃省并购基金则表示,认可首航节能的未来发展前景,希望通过受让股份的方式推动业务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与不少被纾困的上市公司类似,首航节能也存在大股东高比例质押的问题。目前,首航波纹管共持有首航节能5.082亿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0.02%,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累计被质押的数量为5.079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99.95%,占公司总股本的20.01%。
首都节能的主营业务为空冷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是电站空冷系统成套设备。2018年,受电站空冷项目推进缓慢、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及计提余热发电特许经营权减值准备等影响,首航节能亏损逾6亿元,2019年以来,公司业绩有所好转。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股份过户完成后,甘肃省并购基金将有权向首航节能提名一位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候选人。另外,甘肃省并购基金表示,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协议转让、二级市场竞价买入、大宗交易受让等方式继续增持公司股份。
省内民企急盼“输血”
去年下半年,A股市场迎来了国资纾困大潮,地处西北的甘肃省也搭上了这一顺风车,甘肃省并购基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
甘肃省并购基金的股东阵容颇为强大,包括甘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金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甘肃盛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亚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其中,金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是执行事务合伙人,天眼查信息显示,金城资本是华龙证券旗下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甘肃省并购基金的经营范围是,以本企业私募基金开展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并购重组及相关投资咨询服务。
据了解,甘肃省并购基金成立前夕,甘肃证监局联合甘肃省金融局等部门召开了全省民营上市公司发展座谈会。彼时,存在股票质押风险、生产经营风险以及暂停上市风险的企业纷纷发言,主要诉求集中在希望政府部门能对企业流动性给予多种支持。
然而,甘肃省并购基金成立以来,甘肃省所属民营上市公司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好转,不少上市本地上市公司行走在“披星戴帽”的边缘。例如,*ST皇台已暂停上市,今年也是决定*ST皇台能否恢复上市的关键之年。
一位甘肃本地的资本市场观察人士告诉记者,甘肃省的民营企业除了面临大股东高比例质押的问题,还有部分存在政府部门拖欠企业资金的问题,造成企业流动性不足。“省里召开民营上市公司座谈会的时候,就有企业反映希望政府解决资金拖欠问题,另外,荣华实业、*ST皇台等企业更需要政府纾困基金的帮助。”
以荣华实业为例,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虽然增长了157.4%,但仍然仅有1.57亿元,同期净利润亏损4460万元。荣华实业此前披露的情况显示,公司存在矿石入选品位低以及生产不连续、产量较低等问题。
谈及荣华实业面临的困境,上述观察人士指出,荣华实业的大股东荣华集团有很多项目是为政府部门代建的,但到现在都有一些资金没能收回。“大股东的问题传导到了荣华实业,目前,荣华实业的业务也非常少。”
大禹节水的情况也比较有代表性,公司主要在农业用水领域深耕。大禹节水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传统的节水行业,企业垫资的情况非常显著,并且垫资金额比较大,虽然公司通过PPP项目也引入了一些社会投资方,但总的来说对资金的需求仍比较大。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三季度末,大禹节水的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了2.13亿元,增幅超过三成;公司的预付账款以及其它应收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ST银亿则是一家较为特殊的企业,公司虽然注册地在甘肃,但经营主体都位于浙江。目前,ST银亿由于流动性问题等已被债权人申请重整。记者从ST银亿人士处了解到,公司虽然是注册地在甘肃的上市公司,但与甘肃省并购基金的对接联系并不多。
在证券时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甘肃省内的民营企业人士向记者感慨说:“现在对国企支持不够,对民企的帮扶也不足,还让省内的资源向外流出,最后导致本土的企业无法真正做大做强。”如今,甘肃省并购基金成立已近一年,如何纾解省内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困境仍需拭目以待。(记者 刘灿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