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国有政策性担保机构成为市场担保主力,为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及“扶小微、广覆盖、低费率、可持续”的政策性功能定位,国有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代偿压力正逐步上升。为此,该市财政多措并举,积极运用各项政策举措,助力政策性担保机构抵御风险。
一是提升担保行业保障水平。2015—2017年,市财政累计投入6亿元增强市兴泰担保、市中小担保注册资本,支持市国有融资担保行业做大做强,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截至目前,市兴泰担保注册资本16.76亿元,市中小担保注册资本8亿元。
二是搭建企业续贷桥梁。2015年以来,省市县财政共投入资金6.999亿元,设立了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为银行贷款到期、出现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的企业提供续贷支持,有效缓解了担保机构的代偿压力。截至2017年8月底,累计扶持企业4645户,累计提供周转贷款金额231.7亿元。
三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2015—2017年,市财政投入1亿元用于建立政策性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并出台了《合肥市市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细则》。截至目前,已兑现6笔政银担业务代偿补偿资金,合计补偿金额386万元;共受理5家担保机构非政银担业务代偿补偿金额1140万元,根据审核情况,拟兑现补偿资金680万元。
四是积极对接省级政策。通过加入省再担保体系,形成由担保机构、省级再担保机构、银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担保风险的新型政银担模式;通过省市县财政共同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奖励资金,形成省级和市级(或县级)财政配套奖补的支持政策,缓解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风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