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成长为全球排名前列的股票和债券市场,用30余年时间走过了发达经济体上百年的路。中国资本市场能够发展壮大,根本动力之一是对外开放。
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开放的起点。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境内股票市场在仍处于起步阶段时,推出了B股,以供境外投资者以美元或港币进行买卖。之后,开放迅速扩展到合格投资者制度、基金产品互认、引入存托凭证机制等领域。债券市场的开放晚于股票市场,开放路径与股票市场有相似之处,即债券市场也采用直接引入投资者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存的模式,但与股票市场先开放二级市场再开放一级市场不同,债券市场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几乎同步开放。
从沪港通到深港通再到债券通,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互联互通的“桥梁”越建越多,形成了包括合格投资者制度、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金融机构专业化跨境资产配置服务在内的多渠道、多维度的开放格局。开放的收获也越来越多,资本市场开放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成为国际收支平衡的稳定器,也丰富了国内外投资者的财富管理“工具箱”。
伴随着对外开放而来的有“新鲜空气”,也可能有“苍蝇、蚊子”飞进来。资本市场开放可能带来跨境资本流动规模的迅速攀升,跨境资本基于逐利性和顺周期的特点,在短期内大规模的无序流动、高频投机交易,可能给市场带来冲击,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坚持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能忘记防控金融风险。除了实施金融安全战略外,当务之急应对机构设置、开办业务、产品持开放支持的态度,建立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丰富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以市场化方式逆周期调节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
防范外资大进大出,还要妥善处置中概股问题。在提升资本市场韧性、人民币汇率弹性、市场利率的灵活性以及加强投资者教育的同时,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要努力做到未雨绸缪。(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