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让人担忧的美股大跌波及全球股市。笔者认为,美股大跌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大宗商品需求回落,甚至存在放大效应。
一是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可能中断。市场普遍认为2018年2月美股大跌视为1987年股市深幅调整的重现。从相似点来看,两次股市大跌之前,都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牛市,利率也从长时间的相对低位在短时间迅速反弹,美元持续弱势,美国贸易账赤字明显,市场预期通胀会走高。此外,企业利润也从上一次衰退中逐渐恢复。
从股市和GDP增速来看,1987年股市深幅调整爆发之后,美股下跌仅仅持续不到两个月便又迎来新一轮超级大牛市,但美国GDP实际增速从1987年四季度的4.45%回落,直至1991年连续三个季度保持负增长,陷入经济衰退。这意味着美股不管是杀估值还是挤泡沫,美国经济必然会经历一波走弱的过程。其中经济调整的压力来源于私人投资因利率上升和融资受阻(股市下跌)而大幅回落。
二是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贸易的复苏,其中2017年中国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对GDP拉动达到0.6个百分点,而在2016年为-0.5个百分点。一旦美国经济复苏停止,那么全球贸易将降温(美国贸易份额占全球前列),将拖累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复苏前景。
三是美股泡沫破灭后,财政赤字可能难以为继,长期利率会不断走高,政府信用下降,美元先跌后涨(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商品并不一定因美元下跌而大幅上涨(设备投资放缓和需求回落)。
四是美国甚至全球信用扩张放缓。一方面,美国家庭负债率2009年-2017年美国经济复苏中只是小幅回升,远没有回升到2017年的水平。另一方面,2017年联邦政府债务比重从56%大幅飙升至2017年的104%,再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的税法法案和即将推出的基建计划,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会进一步攀升,进而推高长期利率,刺破资产价格泡沫,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
五是美联储可能放缓加息步伐。毫无疑问,如果此轮美国深幅调整冲击到实体经济,美联储和其他央行会采取行动。即便如此,金融市场动荡在所难免,如2008金融风暴的纳斯达克指数和互联网股票分别下跌了80%和90%,政策滞后效应凸显。美国联邦目标利率仅仅抬升至1%-1.25%的区间,美联储能用的“弹药”并不多,一旦加息后降息,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
从2016年至今,国际大宗商品反弹驱动力来源于:一是供给端收缩,市场自我出清(海外市场)和国内供给侧改革(政策去产能);二是需求回暖,全球经济复苏,部分行业设备投资回暖,在国内体现为加杠杆(基建)和居民加杠杆(2016年地产繁荣)带来的传统需求改善。
美股大崩溃带来的冲击体现为需求的冲击。1987年美国股市深幅调整爆发后,美国私人投资从当年三季度的9.76%的增速锐减至1.75%;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私人投资从当年二季度的10.81%锐减至6.75%,稍后在2001年一季度降至-0.11的增速。而国内三大部门去杠杆,内需走弱叠加外需走弱(国际贸易因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走弱和设备投资放缓而大概率降温),商品需求端收缩存在放大效应。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