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来发布的2017年GDP数据证实:中国蔚为壮观的崛起——及其随之而至的对全球经济重要性的与日俱增——并未放缓。
诚然,由于近年来有些省份夸大其经济表现,一些媒体又对中国数据的可靠性说三道四。不过,在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公布的官方数据引发的争论中,两个关键点经常被疏漏。首先,这种争论只有在中国异常加大其增长数据时才有意义。其次,应该在其贸易伙伴国发布的数据背景中考虑中国数据。正如笔者以前所写,中国已取代法国和美国成为德国头号贸易伙伴的现实极具说服力。
显然,那些警告中国正步日本后尘并走向长期通缩周期的说法实在不靠谱。在笔者看来,此类简单化的类比从来没有特别意义。中国不仅已避免通缩风险,而且还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做到这一点。当笔者和前高盛同事最早在本世纪初跟踪金砖经济体的崛起时,我们曾推测中国将到2015年底才能追上日本。然而2018年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就已达到日本的2.5倍、印度的5倍、巴西的6倍和俄罗斯的8倍,而且大于整个欧元区的经济总规模。中国经济在2017年令人惊叹地增长1.5万亿美元,在名义上意味着创造出一个与韩国大体相当但两倍于瑞士或三倍于瑞典的新经济体。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将在2027年左右甚至提前赶超美国。在那以后的10年内,金砖国家的经济总规模将追上七国集团。当然,此类成就将主要由中国推动。而对于全球增长前景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将是中国消费者。2010年以来,中国消费者已为世界经济新增约2.9万亿美元——大于英国经济总规模。不用说,随着中国对全球经济越来越重要,其经济上行或下行的风险都将继续对全世界其他地区产生深远影响。(作者为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崔晓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