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防风险,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已经初步得到遏制,地方相继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今年中央更是要求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记者梳理28个省份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报告(下称“预算报告”)发现,绝大多数省份在部署今年财政工作时,强调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部分省份去年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当地年度隐性债务化解计划,风险总体可控。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记者,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因此地方将其作为今年重点工作来抓。另外一些地方隐性债务仍有蔓延的势头,隐性债务管理体制、统计制度、信息发布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因此地方普遍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
根据天津市财政局解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这主要包括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替政府举借,由政府提供担保或财政资金支持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在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过程中,通过约定回购投资本金、承诺保底收益等形成的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债务。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隐性债务规模。财政部原副部长张弘力曾表示,地方隐性债务规模较大,缺乏透明度,防范和化解难度和成本更大。由于统计口径等因素,各方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测算差异较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2018年末,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达30.9万亿元。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重磅文件,要求地方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不少地方晒出当地存量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用5到10年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部分省份通过当地预算报告披露了当地去年隐性债务化解情况。记者梳理发现,浙江、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去年完成了全省年度化解隐性债务任务,江苏、广西、河北、河南、江西、内蒙古、宁夏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其中,宁夏隐性债务总量较2018年上报中央规模下降30%以上,连续3年超额完成化债任务。云南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大幅减少。
一些市县化解隐性债务成效明显。比如,截至2020年末,广州全市隐性债务累计化解率达95%,已有9个区实现隐性债务“清零”,提前超额完成化解任务。
当前,地方化解隐性债务主要有六种方式:直接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出让政府股权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偿还;利用项目结转资金、经营收入偿还;合规转化为企业经营性债务;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等方式偿还;采取破产重整或清算方式化解。
比如,甘肃省财政厅称,当地去年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处置政府资产等措施筹措资金,完成全省年度化解隐性债务任务。贵州省财政厅表示,当地依法依规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压缩开支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政府债务。
除了直接化解隐性债务之外,一些地方通过再融资债券来借新还旧,缓解当期偿债压力。
比如,宁夏预算报告称,当地去年成功争取永宁县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全国试点,获得风险化解再融资债券55亿元,及时消除重大债务风险隐患。四川、青海预算报告也提及当地争取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缓解偿债压力。江西预算报告称今年推进建制县区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
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较大,融资成本较高,为了缓解隐性债务风险,财政部启动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允许少数有成熟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的地方发行政府债券融资来置换部分隐性债务,拉长偿债期限,降低融资成本。去年这一试点范围在扩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有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这一试点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
26个省份预算报告都明确将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今年当地财政重点工作。而这项工作核心主要是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针对一些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不少省份将隐性债务化解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夯实各级偿债责任。为了遏制隐性债务增长,一些地方给出硬举措,加强监管问责。
比如,安徽预算报告称,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发现一起、问责一起、通报一起,终身问责、倒查责任。河南预算报告称,对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落实党政同责、终身问责、责任倒查,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近期青海、广西、甘肃、云南公开问责对下辖个别市县违法违规举债融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一些为地方违法违规举债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也遭到罚款。
为了抓实隐性债务化解,部分省份明令不得搞虚假化债。
湖南预算报告称,完善隐性债务化解机制,督促指导市县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转型,坚决杜绝数字游戏、虚假化债,对化债力度大、成效好的地区给予奖励。辽宁预算报告表示,辽宁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禁虚假化债,不留后患。江西预算报告也称,严禁搞虚假化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