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补短板、扩投资,近日,湖北、广东、川渝等多地发布扩大重大投资方案,推出重大项目投资。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重大项目投资落地,上海、广东等地方还开辟了“绿色通道”。
市场人士表示,今年重大项目中,新基建和医疗方向的项目明显增多。另外,重大项目多有融资等政策支持,同时项目质量较高,使得项目落地情况较好。重大项目投资落地,不仅对当前投资需求形成支持,同时也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等。
多省市发布扩大投资方案
8月11日,湖北省印发《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启动疫后重振“十大工程”,截至目前,“十大工程”滚动项目库项目达4572个,估算总投资约2.3万亿元。
据记者梳理,近日,川渝、广东等地方出台了扩大重大投资方案。8月6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启动“百个重大建设项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纳入的重大项目共107个。7月30日,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消息,川渝两地将共同实施3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5563亿元。
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围绕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此后约“百日”,多地区集中发布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副所长赵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4月中旬之前,除湖北、吉林外,大部分省市都公布部分或全部省级重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5月以来,湖北、吉林先后公布了重大项目,湖南公布重大项目增补方案、内蒙古和广西等公布今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除重大项目外,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福建、湖北等省市公布了三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聚焦数字经济,立足于数字产业化等领域,建立以5G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重大项目以产业项目数量居多,基建相关项目数量相对较少、但单个投资规模较大;重大项目主要投向政府主导的基建、民生、环保,及各地计划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等。”赵伟表示。
谈及今年各省公布的重大项目特征,国海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负责人樊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投资方向上来看,今年投向新基建和医疗方向的重大项目明显增多;从实施情况来看,市场对专项债投资的意愿比较强,地方政府对专项债的需求和资金使用意愿强烈,希望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地方经济稳增长和稳就业,这些是比较明显的特征。
赵伟表示,从年初以来会议定调、重大项目特征来看,稳增长结构性发力,意在托底,不“重走老路”强刺激;基建投资“喜新不厌旧”,房地产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产业层面加快传统行业升级,积极培育新动能。部分省份公开的重大项目申报标准显示,重大项目多要求项目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中长期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各地未来产业发展和经济支柱;中央和各地也相应有融资、用地保障、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
多地发布政策支持项目实施
8月18日,内蒙古发布前7个月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截至7月底,内蒙古已开复工重大项目2591个,开复工率79.3%。根据最新调度,内蒙古全区2020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亿元以上企业投资项目3266个,总投资26871亿元。
对于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赵伟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安徽、浙江、广东等12个省市公布上半年重大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有9个省市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0%以上,合计完成总投资超过3.4万亿元。历史经验来看,重大项目多有融资等政策支持,同时项目质量较高,使得项目落地情况较好,过去两年重点项目实际投资完成额,占计划规模的比例平均为1.1倍-1.2倍。
近日,为了推进重大项目落地,上海、山东、广东等地发布相关支持政策。7月28日,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准入立项、用地管理、规划许可、开工手续、竣工验收和服务效能等6方面提出23条改革措施,让特斯拉速度变成上海速度,让特斯拉改革特例变成常例,让特斯拉经验变成制度。
“重大项目投资落地,不仅对当前投资需求形成支持,同时也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等。”赵伟表示。
樊磊表示,从长期来看,市场比较担心的是这些项目的投资效益,但是从今年重大项目的投资方向来看,增加了投资的科技含量,如新基建、医疗卫生等,对于经济效益的提升还是有帮助的。另外,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后,全球的利率都在下行,投资回报也都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投资收益要求的压力也在降低。记者 吴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