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显成效 专家建议“以我为主”还要增加政策弹性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不过,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变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提出了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等一系列举措,今日本报就此展开解读。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提出,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央行遵照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的原则,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
具体来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央行通过准确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定向降准,提供短期和中长期的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截至3月29日,央行实施逆回购累计投放39800亿元。央行还分别于1月15日、2月17日、3月16日开展了3000亿元、2000亿元、1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累计投放6000亿元。另外,1月23日,央行根据金融机构需求情况,对当日到期的2575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进行续做,续做金额为2405亿元。
今年以来,央行还实施了两次降准。1月6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8000多亿元;3月16日,央行实施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二是,央行及时设立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和增加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有力精准地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从成效来看,央行副行长陈雨露3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支持疫情防控的重点企业已经超过了5000家,企业获得的优惠利率贷款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实际融资成本只有1.27%左右。增加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目前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已经超过了1300亿元,贷款的利率水平也明显低于4.55%的要求。
三是,央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对疫情发生之后受影响比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给予展期和续贷的政策,帮助这些企业保持现金流的稳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还积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2月份,一般贷款利率是5.49%,这个水平已经比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之前下降了0.61个百分点。”陈雨露在前述会议上表示,在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的政策以及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实体经济已经在边际改善。
总体来看,央行在一季度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3月26日举行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果显现,贷款实际利率明显下降。
同时,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要综合考虑疫情防控、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国外冲击等各方面因素,适时适度使用各种政策工具,保障经济平稳运行。货币政策在“以我为主”的同时,要增加政策弹性。要继续搭配使用降准、公开市场操作、MLF等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稳中有降,特别是压低国债收益率曲线,带动企业信用债利率下行;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4月中上旬或成为下调政策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的时间窗口,通过释放LPR改革潜力,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提高信贷投放精准度,确保资金快速、准确到达所需领域。
“预计年内MLF利率还将下调30个基点,这将引导LPR报价持续下行,并推动企业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调;年内全面降准有望再实施2次至3次,共下调1.0至1.5个百分点左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半年伴随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央行也有可能小幅下调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用以激励银行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基于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特别是从配合财政政策发力角度,预计二季度央行有可能实施1次全面降准,MLF利率也望小幅下调10个基点,市场流动性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