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给保险业带来很多“思”与“变”。关于“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近日表示,保险科技不仅加快了保险业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在赋能行业的动能转换与改革转型,以创新的视角和手段促进服务功能的升级和服务模式的改变,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强大驱动力。
但在保险业不断被新科技改变的过程中,一些创新活动裹挟着风险而来,并给行业监管带来一定挑战。如何做到监管的与时俱进是值得全球保险业思考的问题。
科技思维催生数字化转型
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保险机构对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探索,至2018年,科技已经覆盖了保险的全业务价值链。科技带给保险公司的具体改变已从产品的开发环节延伸到了核保、理赔,甚至是风控环节。数据的应用使风险界定更加精准化,从而改变了保险公司对于风险的认知和管理。
在更深层面,科技究竟给传统保险公司带来了什么?一位外资科技初创企业的高管向《金融时报》记者举例,网络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级,但目前许多传统保险公司无法为网络犯罪设计出合适的保险产品,因为他们无法量化这一风险并为此定价。然而科技初创企业可以为保险公司围绕风险测试和网络犯罪预防开发服务提供知识和工具。“总的来说,保险科技把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带给了传统保险公司。”
受用于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近年来我国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纷纷开启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如中国人寿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拓展智能应用场景,形成线上与线下一体的国寿特色模式,有效支撑了5亿多客户的保险需求;中国人保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手段,深入洞察客户以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融合多元业务,提供普惠大众的保险需求。尽管对于保险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可能需要长时间来完成,但提高科技竞争力有利于保险公司自身转型及走向国际化。
在此过程中,消费者成为这场科技推动保险业变革浪潮中最大的获益方。京东安联财险CEO徐春俊表示:“在客户体验方面,保险的核心功能就是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优化保险交易的各个环节,使产品更简单易懂,流程变得简单顺畅,客户体验更好,这是保险公司所追求的目标。”
产业融合加速生态圈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科技的改变并不局限于保险业本身,其事实上也在催生多产业融合的保险生态圈形成,传统险企、互联网公司及技术服务提供商等都是这个生态圈的搭建者。
大健康领域无疑是保险行业转型后的一大“风口”,保险公司与该领域的科技公司正在加速融合。不久前,以健康数据追踪、人工智能健康干预等为基础的健康科技公司北京妙医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刚刚完成近5亿元的C轮融资,领投公司为中国太保旗下两家公司,投资金额超过4亿元,此次投资也是中国太保“保险+健康管理”布局的一部分。
放眼我国车险市场,“科技+车险”的跨界融合亦不在少数,比如盖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可将车辆、驾驶员、道路及环境的数据实时上传到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的车联网平台,经过平台的收集处理后,再利用自主研发的应急响应中心为保险公司提供各种服务,如智能客服、智能视频监控、报表分析、理赔支持、应急救援等。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科技的出现为保险行业增加了更多维度和发展潜力,而产业融合进程则是衡量保险科技发展周期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业务边界模糊裹挟风险隐患
不过,事物总有两面性,技术的革新往往与风险相伴而行。如上所述,保险科技的应用伴随产业融合的过程,是跨行业、跨领域的交易,这也意味着其业务通道的边界会比较模糊。以互联网科技为代表的跨界企业,逐渐成为了“类金融业”或是“准金融业”的进入者。受此影响,市场的交易结构日趋复杂,而金融业内的交叉风险也有可能传递到保险行业,增加了保险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难度。
“保险科技可能带来操作性创新不当的风险,”周延礼表示,“这种风险并不鲜见,如果保险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信息系统设计的事后措施不够完善,就可能会导致操作性风险加大。”
科技创新所产生的新风险对保险业乃至金融业监管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车险业务部总经理单鹏看来,保险科技与传统的监管本来就存在着一些冲突,例如,保险科技倡导无界,与严格的准入制度之间本身就是一种冲突;又如,保险科技倡导快速的产品创新和网络效应,这和严格的产品管制之间也是一种冲突。监管部门为确保金融稳定,需在行业发展、消费者保护与监管三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这是在科技推动变革的新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