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中国铁路总公司、《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从月均1列到日均5列,“金火车”穿梭在亚欧大陆上……
奔跑吧,中欧班列(大数据观察·聚焦“一带一路”)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3年多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计利当计天下利”,旨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推进的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各方积极参与推进的重要事业,为增进各国民众福祉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栏目今起推出系列报道,结合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最新数据,回眸累累硕果,展望愿景未来。
——编者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千年之前,络绎不绝的驼铃商队曾撑起了一路繁华相望;千年之后,呼啸穿梭的中欧班列不断提速,续写着古老亚欧大陆的生机勃勃。
从月均1列到日均5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突破3700列,今年一季度的开行数量更是同比增长1.75倍。中欧班列正牵引丝绸之路经济带,驶入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的快车道。
坐标
新疆阿拉山口
“绿色通道”合力打造,“黄金口岸”拔地而起
4月19日,穿越红色的海关拱门,接受不停车“透视”检验,X8086次列车再次从阿拉山口驶出大理石国门,一路奔向波兰。
乌鲁木齐铁路局集装箱换装库三区内,“钢铁手臂”正将蓝底白字的中欧班列集装箱从哈萨克斯坦的“宽轨”板车上吊起,平移,稳稳地放置到中国铁路标准轨道上。在这座亚洲最大的铁路室内换装站内,两小时就可以完成55节集装箱的换装。
“别看现在阿拉山口每天能换装400节标准箱,上世纪90年代末到中欧班列开通前,一周才需要换装十几节车皮。”乌鲁木齐铁路局阿拉山口站货运车间副主任高强介绍,中国铁路的轨距为1435毫米,而哈萨克斯坦铁路轨距是1520毫米,列车入境就要在阿拉山口换装,出境要在哈萨克斯坦的多斯托克换装。
随着2011年中欧班列的开通,跨部门、跨国别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一切都变得不同了。“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中欧班列,使铁路货车也有了“时刻表”,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还保证了运抵时限。
阿拉山口艾比湖路549号,一座外观并不起眼的小楼,却是物流代理眼中阿拉山口最热闹的办公楼。“海关和铁路部门在这儿合署办公,原来要奔波一天办手续,现在连办手续加车辆编组,总共不超过4小时。”捷安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说。
阿拉山口海关副关长白晨介绍,“一关两检”与铁路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采取始发报关报检、口岸转关放行、舱单数据提前传输、票据单证提前申报等措施,使口岸通关时间由12小时压缩至6小时内,通关效率较班列开行前提高了一倍。
在王磊看来,自己的企业就是中欧班列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受益者。“企业代理发往欧洲的货物翻了倍,今年还会增加。企业员工也从不到30人增加到了40人。”
阿拉山口曾以大风闻名。如今,这个昔日的戈壁驿站又搭乘着中欧班列,借助新疆首个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站在了“一带一路”的“风口”上。“从‘过路不增值’通道经济,阿拉山口正逐步向‘磁场效应’的口岸经济大步迈进。”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学海说。
坐标
浙江义乌
买全球,卖全球,“金火车”为中欧企业带来实惠
“我们可是响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积极分子!”浙江盟德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旭锋笑着说:“你看我们的进口商品馆,酒水、奶粉、橄榄油、火腿……有了中欧班列,比空运便宜,比海运快捷,现在做贸易,有底气得很!”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中欧铁路班列的运输时间比传统海运节省近1个月。与航空相比,铁路运输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绿色低碳。正因如此,2011年才开行的中欧班列,运输需求呈现了爆发式增长。
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线)每周开行两趟,这趟链接全球最大小商品出口基地与欧盟内对中国出口贸易增速最快国家的班列,驰骋13000多公里,是全球最长的货运班列。过去义乌小商品出口,只有海运和空运两种运输方式。现在有了中欧班列,速度快、安全性高,运程比海运缩短了9000公里,运行时间从21天压缩到最快16天,比海运至少节省一多半的时间,运输成本下降了近30%。
旺盛的需求让中欧班列奔跑得更远、更频繁。短短两年多,从义乌出发的中欧班列的开行线路,就从1条增长到8条,开行频次从原来不定期发展到如今的每周两列常态化开行,目的地也扩大到境外30多个城市。
中欧班列降低了大宗商品高效跨境运输的费用,助推了“买全球,卖全球”,成为企业眼中的“金火车”。以日用小商品、服装、箱包、五金工具以及电子产品等为代表的2000多种性价比高的“中国制造”,通过中欧班列运抵中亚和欧洲市场;而英国母婴产品、德国啤酒、西班牙火腿、哈萨克斯坦面粉等抢手“海淘货”,也通过中欧班列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中。
“咱们的东风汽车、武钢铸件、麻城石材是搭乘中欧班列出境,而法国波尔多酒庄的原装红酒、白俄罗斯的优质液态牛奶都是搭乘中欧班列运抵武汉销售,全程货源直采、冷链运输,保证了质量可控,销售平价,让中欧企业和当地百姓真正享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实惠。”汉新欧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武光明说。
坐标
北京
中欧班列发展的背后,是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重要务实合作举措,中欧班列不仅仅是一条联通中欧货物的通道,还是承载亚欧全方位交流的纽带。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德国杜伊斯堡港见证渝新欧班列到达;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提出了开行“义乌—马德里”班列的倡议;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共同出席统一品牌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空口袋立不起来,中欧班列飞一般发展速度的背后,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和沿线地区愈加丰满生动的现实需求。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如今,中欧班列发展进入加挡提速新阶段,正牵引丝绸之路经济带,驶入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的快车道。
4月2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俄罗斯等七国铁路部门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这是中国铁路第一次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铁路部门签署有关中欧班列开行方面的合作协议。
4月21日,首列由西安驶往匈牙利的中欧班列,满载着小家电、服装、玩具等“中国制造”顺利抵达布达佩斯。
4月29日,首趟从英国伦敦始发的中欧班列,搭载着软饮、维生素及医药产品、婴儿用品等货物,缓缓驶入浙江义乌,义乌—伦敦中欧班列成功实现往返。
……
自2011年重庆至杜伊斯堡首列中欧国际货物列车开行以来,中欧班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兴起。迄今国内开行城市已达27个,覆盖21个省区市,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个城市。年开行列数从2011年的17列逐年递增到2016年的1702列。繁忙的中欧班列让全长逾1万公里的第二亚欧大陆桥热闹非凡。
1万多公里,中欧班列的每次开行,就仿佛一场接力跑,对接的,除了宽窄不一的轨道,还有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它一方面激发着沿途国家经贸交往日趋活跃;另一方面,又见证着国家间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日趋密切。
“现在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哈铁保障的重中之重,所有车皮、人员都要优先安排,4小时就必须要完成装卸出站。”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多斯特克站驻阿拉山口站货物交接所值班员塔拉噶说,在中欧班列开通前,阿拉山口出境的货物等车皮至少要等上3天,现在班列越来越多,开行的方向也越来越多,保证中欧班列的时间优势已经成为哈铁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