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决定“壳”股定价 发挥市场定价机制的作用


来源: 证券日报

最近一段时间,ST股表现亮眼,“壳”资源板块持续高调上涨。究其原因,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受并购重组“新政”利好消息影响, ST概念、“壳”资源概念等小市值股票才会出现批量涨停现象。

笔者认为,“壳”股的定价,还是要让市场来决定,要发挥市场定价机制的作用。仅仅依靠概念进行炒作,是行不通的,股价上涨也是不会长久的。

长期以来,一些投资者热衷于炒作“壳”股,并且对此乐此不疲。因为上市公司在被借壳之后,往往能够收获巨大的涨幅。究其原因,其一是上市公司被借壳之后,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公司价值得到重估;其二,上市公司被借壳,公司股票往往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和资金追捧的对象,复牌后,股价或会在短期内急剧上涨。

笔者认为,投资者热衷于炒“壳”概念股,这是不理性的表现。而要扭转这种过度炒作“壳”资源和“壳”股的局面,还是要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从完善基础制度方面入手,进而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怎么做?笔者认为,一方面要保证企业上市渠道的畅通,缓解上市公司资源的稀缺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

试想一下,如果企业有更多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谁还会去走借壳上市这条路?“路”多了,“壳”价值自然就下降了。

同样,要让达到退市标准的公司及时退市,挤压垃圾“壳”和伪“壳”的生存空间,不给“壳”资源有炒作的余地,“壳”的价值没有了,炒作“壳”股的热潮就会褪去。

在这方面,监管层加强了执行力度,完善了相关落地举措,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退市。既有因为财务指标不达标而退市的,也有因为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强制退市的,还有因为股价连续低于面值而被强制终止上市的。

除了加强退市,最近一段时间监管层多次就并购重组发声。于是,有观点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ST股、“壳”概念股高调上涨。在笔者看来,两者之间有联系,但也存在一些炒作的成分。

比如,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这是支持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之举,因为在IPO申请被否的企业中,不乏公司治理规范、盈利能力良好的企业。通过重组和借“壳”,实现双方的资源互补,进而实现“1+1>2”的效果。但是,如果那些资质较差的企业试图绕道并购重组登陆资本市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总之,笔者认为,要把“壳”股的定价权交给市场。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炒作,是不可取的。毕竟,在一系列的制度护航下,那些估值千金实则一文不值的“壳”公司终会现出原形。(择 远)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