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套利时代终结 鑫茂荣信财富解读资管机构如何寻求新发展


来源: 太平洋财富网

2018年,随着资管新规及相关细则的逐步落地,金融资产管理业务进入强监管的时代。虽然配套细则在保持监管框架、方向不变前提下,对部分规定进一步明确,并对过渡期内的整改要求作出有限度的放松,以利于金融灵活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但两个文件均坚持了资管新规的打破刚兑、消除期限错配、拆资金池、压缩并清理存量、去嵌套、强化穿透管理等原则没有变。那么,在大监管趋势下,各家资管机构都需要思考如何在未来寻求新的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了各家金融机构所需要面临的问题。

近日,由《今日财富》杂志和中国私募投资百人论坛CPF100 联合主办的“新科技、新财富、新未来”2018中国财富管理生态大会在沪圆满落幕,在“资管新规下的金融业务变革”的圆桌对话中,恒业基金董事长许鹏先生、浦发银行综合金融机构部总经理刘长江先生、江苏乾融集团董事长叶晓明女士、西部利得基金总经理贺燕萍女士、信合利泽资产管理董事长骆宝程先生、尚信资本董事总经理吴冰先生就资管新规及细节全面落地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探讨。作为中国专业资产配置服务品牌,鑫茂荣信财富在本次会议中获颁“2018中国金融价值榜·财富管理优质服务奖”,并就本次圆桌会议对上述嘉宾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解读。

银行资管变革成趋势,短期进入转型阵痛期

浦发银行综合金融机构部总经理刘长江坦言,资管新规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银行业。目前资管新规所提出的破刚兑、去嵌套、去通道等几大原则性措施均剑指银行资管产品。鑫茂荣信财富认为,从短期看,在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资管步入转型阵痛期,在过渡期内须完成产品净值化、客户分层管理、资产配置优化调整等转型任务,压力较大。但从长远看,资管新规有利于银行理财的规范和转型。

1、 银行理财产品将从预期收益型转向净值化管理

资管新规出台后,要求银行理财产品要打破刚兑,银行理财向净值型产品转型,这是未来银行理财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私人财富的不断累积,催生了资管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资管行业重要一环的银行理财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上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为预期收益型,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出于增加客户黏性和维护自身声誉考虑,在产品发生亏损时,基本按照既定预期收益率兑付收益。这样,预期收益产品对于投资者而言,就像是一个黑箱,投资者几乎无法得知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所对应的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这种模式对于理财买卖双方乃至金融市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隐患。

从监管角度来看,净值化转型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推动理财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同时,净值型产品对于发行能力的需求将倒逼银行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为长期良性发展积累力量。

2、去通道下如何探索新的合规模式

在去通道业务方面,资管新规明确“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

什么是通道业务?鑫茂荣信财富在此普及一下。

银行通道业务是指银行作为委托人,将其表内外资金或资产,借助第三方受托人作为通道,设立一层或多层资管产品,从而为委托人的目标客户进行融资或对其他资产进行投资的交易安排。在银行通道业务中,由委托人银行确定投资标的,并承担实质风险,受托人不承担主动管理职责,仅作为通道功能主体收取通道费。受托人这一通道主要为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通道?鑫茂荣信财富认为,在分业体制下,不同领域的金融机构允许涉足的业务领域不同,即牌照准许的范围往往相差很大。具体来说,银行允许投资的领域要小于券商、信托。但是,券商、信托相比银行又缺乏资金来源。银行在竞争驱动下,通过通道业务和杠杆操作,可以获得较高的盈利空间。非银金融机构面对通道业务时,只需要提供一个资金融通的渠道即可以获得通道费,所以通道业务很好地契合了银行与非银机构的需求。

从目前的市场发展趋势看,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通道业务逐步走上转型和规范发展的道路,目前中小银行的资管业务依然对于通道业务有一定依赖,需要在新的规则上探索新的合规业务模式。

从长远来看,银行资管的未来前景广阔。居民理财和机构配置需求是商业银行资管的刚性需求来源,而银行资管对于未来商业银行做强做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银行资管需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战略机遇期,立足当前,正视当前面临的挑战,妥善处理存量问题;找准定位,探索差异化竞争优势,做好业务转型的准备工作。

公募基金产品有望成为重要资产投向,迎更多增量资金

银保监会7月20日发布了第一个配套细则——《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作了专门的规定。与现行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制度规定相比,放宽了对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限制。

鑫茂荣信财富认为,在监管趋严背景下,从公募基金行业层面看,公募基金是最符合监管导向的子行业,主动管理先发优势明显,在大资管协调监管背景下相对受益。公募基金产品有望成为重要资产投向,迎更多增量资金。但同时,公募基金市场和牌照红利弱化,急需提升需求端、产品端、投资端各维度综合竞争力,抓住大资管重塑与新生的战略契机是关键。

资管新规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端缓慢重配;二是负债端整体重塑。对于金融从业人员来说,要分三步走:首先,要抓住资产新规调整的机遇,尽快按合规标准开展新业务,并在新业务上抢跑。第二,抓住新旧产品更迭的空档期,抢夺客户资源。第三,以客户偏好为中心设计产品。过去资管资管市场存在着刚兑、多层嵌套等安全隐患,其产品更多的是政策之间的空间套利,真正从客户需求偏好角度设计的产品较少。因此,强监管时代来临,套利土壤消失,提高主动管理能力越来越重要,并将引导资管行业回归本源。

私募基金要以工匠之心强化头部效应

随着资管新规特别是新规细则的落地,由于嵌套层数限制严格,市场上很多涉及私募的通道业务将受限制,私募资金的融资难度随之增加,进而对整个私募行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而私募与银行的合作方式主要体现在资金的提供上,主要有为委外和代销两种路径。但从新规细则来看,私募的身份未被明确,对私募基金与银行的合作造成较大影响:私募委外业务停滞、前途不明,未来投顾模式或成重点。同时私募基金可能会更加重视代销渠道的合作。但从长远来讲,打破刚兑,打破银行的保本保收益,其实对整个私募行业有极大的利好。

对于财富管理购机来讲,需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去研究和发现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向好的企业,回归到资产管理的本源,回归到专业机构最擅长的领域,以“工匠之心”和专业的投研能力,为投资者提供绝对收益型产品和不同风险级别的目标收益型产品,从而培育新的企业增长点,真正为金融领域带来美好的春天。

鑫茂荣信财富认为,私募基金在资管行业中地位不容忽视,在服务实体经济层面作用显著,未来银行委外等机构资金仍有机会与私募机构合作。但与此同时,私募的头部效应将进一步强化,无论是委外还是代销渠道,私募管理人的实力将成为业务发展的根本。

资管新规的出台对于大资管时代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资管行业将步入统一监管的新时代。它打破了银行、证券、保险及期货的行业界限,统一按照募集方面或资金投向的差异,对资管产品进行监管,其实质是实现了监管制度的统一。从长期来看,资管新规正是推动资管行业转型发展、涅磐重生的重要契机。同时,资管新规强化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要求金融机构认真研究实体经济的需求,通过创新将自身由单纯融通资金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激发更多的经济活力,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