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无界 智领生活”2018第八届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


来源: 太平洋财富网

12月21日上午,以“创意无界 智领生活”为主题的2018第八届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上海农业展览馆盛大开幕。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主办,上海现代服务业促进中心、上海现代服务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承办。

2018第八届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充分秉承前七届的主题思想,不断探索提升办会质量,在上海全面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背景下,为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大国”,协同和助推上海乃至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意产业发展,为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搭建平台,提供智力支撑。通过创意产品的展示、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通过目标观众与嘉宾的现场体验和交流,充分展现“创意产品,演绎美好生活”的主题和“扶植青少年,大力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的背景主线,促进本市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本次创博会整体安排策划非常聚焦,在创意产业及文创联合展示区、长三角区域合作文创展示区和高校创意展示的内容设置,都充分体现了创意创新;来自长三角部分城市与企业在本次创博会的舞台上尽情展示他们的创新创意理念;如太仓市天镜湖电竞小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展示的特色小镇的创新创意--电竞小镇,不仅是电竞企业的孵化器,更是电竞人才的摇篮;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展示的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吴罗的创新创意产品,富有薪火传承的创新,奇思妙想的创意 —带您走入作者创新创意的世界。

在上海同济与交通大学、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服务外包与设计服务专委会的展示区,汇聚了当代大学生奇思妙想的设计作品与创新创意的曙光。爱驰智能汽车,让您看到被AI重塑的汽车产业,感受爱驰领跑车境界,畅想美好的未来。

本次创博会通过展、会、赛、演四大板块的设计,充分体现上海文化、上海服务、上海制造和上海购物的海派创意;同时专门设置了上海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宣传,以及长宁时尚创意、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企业的展览展示。

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照片

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2018第八届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任周禹鹏,上海市长宁区政府副巡视员邱放,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丁波等领导以及来自上海及长三角文创产业领域的嘉宾6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上海市长宁区政府副巡视员邱放,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郁敏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2018第八届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陈振鸿等先后致辞。在开幕式的最后,周禹鹏宣布2018第八届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

上海市长宁区政府副巡视员邱放

上海市长宁区政府副巡视员邱放在致辞时表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和周禹鹏会长多年来与长宁区政府一起培育孵化上海创博会这一品牌活动,特别是周禹鹏会长始终坚持不懈,经过7年的努力,展会影响力取得了历史突破。他希望今年的创博会办得更好,影响力更大。发挥进博会的后续效应,展出时尚创意又有科技含量,同时继续为长宁区的时尚创意相关企业搭建展示平台。

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郁敏珺

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郁敏珺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创意产业在这个新的起点蓬勃而出,谱写了一段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传奇。进入新时代,上海肩负新使命,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唯有拿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的决心,才能赢得新优势。郁敏珺认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是要依靠创意创新并转换成发展动力。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科技经济和社会各个要素的融合和重构,最后,郁敏珺希望,未来能建设打造各种主题创意园,再铸长宁新名片,打造创意长宁。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陈振鸿

陈振鸿首先代表主办方与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向所有关心与支持创博会的各级领导与相关单位表示最衷心地感谢;他特别强调,本次创博会以“创意无界、智领生活”为主题,用创意的思路去演绎美好的生活,所有参展单位展示的作品都是最具经典的设计与创意。

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

在开幕式的最后,周禹鹏宣布2018第八届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

主题论坛:

论坛环节现场图片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第八届创博会“青年人才智者对话”主题论坛。论坛邀请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港珠澳大桥工程图复核专家、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徐伟,华虹集团嵌入式存储器研发团队技术骨干杨光军,上海航天局运载火箭总体研究室副主任、运载火箭主任设计师朱亮聪,以及众多业界精英、创业者、投资人、媒体人共同见证了这场关于创意、科技、城市发展的盛会,向大家生动地传递了“卓越全球城市应具备的创新理念”。

 黄奇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总结以及展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副理事长黄奇帆“以开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上海建设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做出贡献”为主题,从城市科创、经济产业等宏观角度,为上海这座城市应具有的全球视野、情怀、责任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表示随着科技创意领域的蓬勃发展,新经济业态的探索会是上海将要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使命,而多元多行业的跨界和发展定会助力上海成为更加智慧宜居的全球城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

三天前,我们国家隆重庆祝了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已经成了中国时代的最强音,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经验和法宝就是以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改革深入,又以改革制度化的变革来保障开放的成果。开放使国家进步,封闭使国家落后,开放的过程使我们国家不仅引进外国的资本,还能带来外国企业的技术,产品,管理和国际市场的贸易渠道。开放不仅推动国家的产业成长转型发展,还能够使中国的营商环境国际化,使得政企分开,政府的服务效力提高,体制化投资和金融,逐渐国际化人民币,使中国融入了世界,同时越来越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成为对世界经济一个重大的推动力,如去年整个中国GDP增长部分为全世界的增长带来了30%以上的比重。对于中国,国家的开放首先为进出口贸易带来了重大结果,从1980年一百九十亿美元,到2017年四万亿美元。引进1.9万亿美元的外资(独资和合资)资本,中外合资净资本约四万亿美元,总资产近十几万亿美元大(约为七八十万亿人民币)。其次,开放四十年内,积累了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他认为中国对外开放有五个特点,第一引进外资为主,弥补国内的资金短缺。第二以出口创汇为主,运用劳动力和各种资源要素的比较优势来扩大出口。第三以沿海开放为主先起步再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第四是以工业或者房地产基础设施开放为主,第五就以适应国际游戏规则融入国际经济的环境,倒逼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正是这五个特点为中国带来了经济大发展,使得中国的GDP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量达到世界第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

演讲的上半部分黄奇帆对国家开放的过去进行了总结以及未来的发表展望。对过去国家开放黄奇帆总结了五点特征性的变化。第一,以出口创汇为主转变实现进口出口双轨齐下的战略措施。第二,增加外汇储备,使人民币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货币。第三,在国际贸易拥有比较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扩大进口和引进外资。努力扩大进口,使经济走向大国强国的。加强引进外资,从2013年到2017年五年内,走出去投资一共是六千九百亿美元,引进的外资是六千二百亿美元,所以每年走出去投资量,大于引进外资的量。从1980年到2012年,33年整个中国对外投资的量是五千亿小于之后五年对外投资的六千九百亿,证明中国的资本运作从引进外资到资本输出。第四,中国开放从沿海开放为主转变为沿海和东西南北中内陆地区同步开放。其一,增加了17个新区也是很重要的国家开发开放的措施。其二,五年内国家在内陆创立了28个保税区,中保税区,保税港区。其三,创立自贸区,首先上海有自贸区,然后逐渐推开至12个。这同样也是一带一路引领下的新特征。第五,从在WTO中以工业为主,对外开放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同步展开。第五,对外开放引领中国在某些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让中国不仅是适应国际的游戏规则,而且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比如说在一带一路领域,许多游戏规则由中国主导。如今WTO游戏规则要修改,FTA双边区域性的谈判都在进行,中国已经不是纯粹的服从于国际游戏规则安排,而是一起发挥作用,一起参与修改。

对于未来中国的开放,黄奇帆提出了新的五点展望。一是进一步的激励进口商品的潜力,二是要进一步的扩大外资投资的领域,三是是要进一步的改善中国对外开放的营商环境,四是进一步建设中国开放的新高地,五是要进一步的做好双边,多边各种贸易谈判合作的工作。以扩大进口为长远方针追求顺差和逆差的平衡为目标保持人民币稳定,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降低关税,在中国进入WTO的时候,许多产品关税从15%逐渐下降到10%,2015年9.5%的平均关税率下降到现在的7.5%。降低关税进一步加大外资投资领域。在金融领域,过去规定外资投资汽车不准超过70%股权,现在逐渐开放;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外资证券、外资财务机构都可以规定放宽50%,几年以后逐渐偏向独资。其他包括文化创意领域,都逐渐向更大的开放投资领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

演讲的下半部分黄奇帆对上海市委今年出台的文创五十条针对围绕文创五十条中的目标,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对未来的开放提出建议。上海市委市政府定的五十条文创目标上海文创定了一个总目标和五个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未来五年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重镇,将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GDP15%,到2030年占比达到18%,假设2030年上海GDP在七万亿,18%则为一万两千多亿,是工业GDP转化销售值的3倍多(四万亿的工业输入才能产生一万两千亿增加值)。到2035年中国建成现代化经济国家的时候,上海的文创产业要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五个具体目标和国际有关,融入世界而且引领世界,一是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二打造亚洲演绎之都,三建设全球动漫游戏原创中心,四构建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五深化国际创意实际高地建设。他对这个定位表示肯定,他认为传统工业体系增长一般都是5%左右增长,战略新兴制造业一般平均15%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现代战略新兴服务业、服务贸易还有其他各种贸都在以25%增长。另外文创五十条颁布了目标性的发展行业措施。要推动影视演绎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重要领域,保持全球领先水平,实现出版艺术品,文化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跨越式发展;加快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金融业发展。形成一批重点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形成一批创新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强文化创意重大项目,建成一批液态集聚功能提升的文化园区,集聚一批引领创意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构建国家要素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夯实国际文化大都市产业基础,成为新型产业体系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

最后黄奇帆表示在中国继续的开放发展仍需扩大外资投资的领域,外资投资领域有光工业、金融业、商业开放,包括文化创意领域,如引进医疗,教育,包括文化的外资投资,包括网络各方面的建设。网络方面的建设如大智移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处理的发展,但仍需要与法规平衡协调,并且中国在数据处理中心布局的时规定外资在中国不能独自搞数据中心并且需要定期检查。由于优惠政策洼地,他认为数据处理中心的运用可先在自贸区实施,借鉴双边多变区域贸易谈判的经验,对接FTA和WTO进行讨论谈判以及深度的推广。例如,十年前上海保税区外高桥第一次实施了不设卡口、无海关24小时值守的政策后,外高桥每年进口量占全国所有保税区的11%,占中国百所保税区的51%以上。并且鼓励批发贸易和外汇使用进而取得贸易外汇流程讲贸易打开。所以他相信在文化创意领域里面也同样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业绩,形成可移植可操作的有效的发展方案,得到经验并推广到全国。

 朱亮聪:航天发展的未来

上海运载火箭总体研究室副主任、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主任设计师朱亮聪的工作是许多青少年的梦想,与航空航天有关,他是一名火箭设计师。上海航天的梦想,是从1960年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开始的。五十余年间,一枚枚火箭从上海成功发射,为航天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在不久的将来,太空旅行和低成本商业运载火箭将会愈加贴近百姓,让生活更有科技感和新奇妙趣。

上海运载火箭总体研究室副主任、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主任设计师朱亮聪

朱亮聪分享了他在宇宙方面的“探索之路”。他谈到,上海是中国航天事业起步的地方。1960年2月10日,中国第一枚弹导火箭发射。航天事业,是国家经济重要的平台,也是超级工程的平台,是国家腾飞的体现。1961年,上海航天局正式成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海航天局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其中1975年风暴一号首次发布,填补了中国一箭多星方面的空白,另外,我国第一个太阳轨道卫星的发射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2015年9月,长征六号直冲云霄。他表示,长征六号的研发之路困难重重。一般而言,一艘火箭的研发过程中只要有15%的技术创新就是最大的变化,而长征六号全身上下都是新的技术,并且很多技术在全世界还未存在应用的案例。创新之路百炼成钢,长征六号的研制历时70年,一个个年轻的团队不断开拓创新,突破了12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专利一百三十多项,其中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多次领先,并入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另外,他还展示了长征六号首次使用的大温差隔热复合材料夹层共底贮箱,将所有东西装在底部,并隔开,其中装的燃料是常温的煤油,氧化剂是液氧,这不是简单的鸡尾酒组合,因为中间的夹层既要抵抗超过两百度的大温差,同时接受两个独立系统的正压和反压,并且不能导热。他谈到,夹层共底贮箱在试验组装时在表面出现了泄露的现象,这意味着会对整个火箭运作产生巨大的影响,经过技术人员接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在老一辈的航天精神鼓励下,最终攻克了这个难题。

上海运载火箭总体研究室副主任、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主任设计师朱亮聪

最后,他表示,航天发展路线是重要使用方向,预计最早在2021年率先在国内完成验证,通过新型捆绑火箭的形式,研制出让人类进入宇宙的方式,以此推动上海市宇航制造、电子元件研发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上海科创中心提供基础,助力上海成为更加智慧宜居的国际大都市,不远的将来将会研制亚轨道分离器和太空舱,届时上海航天将会是星际旅行的出发港

 杨光军:中国芯的崛起

华虹集团嵌入式存储器研发团队技术骨干杨光军从小小的SIM卡谈起,告诉观众二十余年前这项被国外垄断、售价高昂的芯片技术,是如何由国人一点一滴实现技术的掌握和创新。华虹集团一方面引进技术,一方面培养技术人才,再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创新,最终实现了自主产权和自我迭代。从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到构筑自己的技术壁垒,华虹一直在为“中国芯”不懈奋斗。

华虹集团嵌入式存储器研发团队技术骨干杨光军

杨光军表示自己拥有15年的存储器设计经验,并在存储器设计领域已获得198项中、美专利,比如华虹已经研究了十年的芯片技术。早期的存储卡比当今大而厚,在当时运营商一张存储卡需要100多元,那是因为当时的成本是80元,而且绝大部分利润都交给国外公司。这是因为当时我国没有能力研制自己的存储卡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芯片。于是开始了芯片的研制,成功后成本变成8.1元,之后经过华虹不懈的努力,现在手机中的存储器只有1元。如果问中国人自助研制的芯片到底意味着什么,就是让老百姓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在提起芯片时,人们往往联想到电脑里的因特尔处理器或者手机的骁龙处理器,但这远远不够。在生活中所有的电子设备,包括身份证,银行卡都离不开芯片。我国芯片制造起步相对比较晚,今年大众聚焦的话题之一就是中国跟美国发生的中美贸易战中中兴通讯受到美国制裁,最后解决的方法就是中兴向美国交了十亿美金的罚款并改组董事会,归根到底还是芯片原因导致的损失。芯片里面最关键的设备就是光刻机,光刻机价格超过一万美金,相当于四台波音747的价格,但是目前技术非常落后,华虹的团队通过技术的创新,让产品在落后的光刻机上打败新的光刻机产品。

华虹集团嵌入式存储器研发团队技术骨干杨光军

杨光军在谈到华虹在如何突破技术,将存储卡的成本能降到十分之一而不是好降低人工工资和原料费用,靠的是两点,第一点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第二点自虐式的学习。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时,华虹自助研制技术运用了单点突破,通过完全自我架构的创新,把测量尺寸控制在一纳米。通过控制方式,成功把所有电子运动精确控制在想要的范围之内。打破壁垒的技术需要尊崇协同创新,华虹掌握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打造了专业壁垒。创新实际上是一种自虐性的学习,华虹一直拥有跟踪存储器领域里面最先进的专利技术,以存储器最核心的为例,华虹一直跟踪学习过去四十年时间内五百多个专利。创新过程当中,杨光军表示自己拥有281项专利,其中60项也是电荷泵,所以华虹已经形成电荷泵领域的专利布局,进而建立华虹自己的电荷泵专利壁垒。在华虹有很多与杨先生一样的工程师一直在做创新,截止2018年上半年授权已超过六千件。航空发动机,想到的是火箭飞船,想到的是大飞机航母以及中国芯都可以称之为国之重器。 杨光军表示在很多领域讲国产化自主率超过99%,剩下的最难掌握的1%往往是芯片,华虹团队的一直奋斗的就是为解决这1%的问题,拥有国产的芯片,让中国的卡按上中国芯。

 徐伟:滴水不漏的中国匠人工程精神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徐伟分享了自己与港珠澳大桥共同走过的风雨兼程,有困难,更有收获。他分享的关于荷兰团队的上亿天价咨询费泡了汤的技术创新,让现场观众激动振奋不已,名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除了震惊世界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徐教授和他的团队更是多次参加国家大型工程项目,进而成就了所有基建人的人生。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教授徐伟

港珠澳大桥实现了在外海深埋做了五公里多的城管隧道, 以及在外海做人工岛和如此长的跨越珠江口的隧道,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徐伟教授讲到,施工时国际工程界的同仁们,以高傲的姿态看待我国的这个工程,但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有效的工程团队成功完成了隧道工程。2018年年初直到11月23日通车典礼工作过程中徐伟等团队把管理工程完成的非常出色。截止本月20日,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指挥者林总表示,桥上的人员通行量每天超过十万人次,在祖国大地上这座桥必将为珠海口的大湾区建设贡献它的力量。

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最核心的部分,为了广东省的发展,第一位接线桥到伶仃洋航道。大桥造航道隧道时就带来很多困难,比如由于不能封闭珠江口但需要保证港珠澳港口的航道能够通行三十万吨、四十万吨的大型船舶,因此施工方做了岛隧并且深埋。工程的难点之一是伶仃洋航道临近香港大屿山,如何在这个位置上运用航道:全方位考虑到香港澳门同胞的需要、香港机场和香港西车码头过来的货柜可以从港珠澳大桥进入祖国内地。规定每辆货柜车的通行费为110元,如果私家车通行费比它还要贵,这就是祖国有利的支持香港建设。难点之二在于排水量,城管管接是八万吨排水量,需要33根管子来接组完成这个隧道。同济的博士生提供了这样一组关于比例大小的数据,工程有80个管架组成,每个阶段接近一万排水量,每一个阶段等于05战舰的排水量、同济的土木工程人在这个工程上的参加团队定义它为工业化生产的典范,这项工程颠覆了过去土木工程领域的生产。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教授徐伟

徐伟曾在报纸上介绍过在工程中与国外顾问发生的分歧。因为改革开放,这项工程是世界首例,施工方希望可以由做过工程的外国专家分享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但在刚刚管接和成管之间,国外专家根据欧洲沉管隧道建设的建议,在用管接每八个阶段之间可以像汉堡包一样叠起来,以呈现比较松散的状态。但因为是首次深埋技术,施工方希望这个结构像蛇皮管一样,连接好一点,为此与坚持传统理念外国专家发生了意见不合。为了要实现这个创新,中方尊重外方的同时也努力做工作,同时也尊重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检验施工方的创新的可行程度,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坚持了进行改动做成蛇皮管。在中方的坚持下,提出并使用半钢型节点形成滴水不漏的深埋装配施工。曾经反对中方的外国专家,在看到滴水不漏内部的技术会上亦表示赞同。外国专家表示,过去我国是沉管施工是相对小国,但是通过我国的技术创造,现在已经成为在沉管隧道领域领军国家之一。外方专家汉斯先生出于工程师的责任曾经反对我国做一些实践创新,但肯定我国的成果是出于工程师的胸怀。

最后徐伟表示在工程中最大贡献为人工岛,在这个人工岛的基础上,之后的一年在南海相继建立了六七个岛。如果没有今天的团队,我国是没有话语权的。 在流水线绑扎阶段的钢筋,原来在硅栅岛没有人,我们将来承建香港隧道,那个管上就有水电,我们在上面造了城管的一直工厂。最后徐教授认为祖国建设发展给大家创造了相当好的机会,希望不辜负祖国的希望,在工程领域永远奋斗,永不止步。

 圆桌论坛:

在后续的互动环节,主持人与嘉宾们的深入对话引发了本次活动的又一高潮。台上互动之后,台下的观众们也提出了关于科创和城市发展的问题,分享了自己在本场活动中收获的心得体会。

圆桌论坛现场图片

本次圆桌论坛嘉宾们对各自行业所面临的瓶颈和机遇进行了交流。孙坚表示,上海作为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作为在学校的学生来说,上海在科研教育有非常得天独厚的优势,借这次习主席的机会,把上海建成教育之都,科研之都创新之都。

杨光军表示,整个芯片行业大体上可分为设计业和制造业,作为设计企业,华宏集团发展超摩尔定律,甚至要追赶摩尔定律,在未来尽可能突破新的技术生产出14纳米的芯片,从普通的手机存储卡逐步升级到生活当中可以接触到方方面面。

对于科创人员在火箭设计领域中所遇到的瓶颈,朱亮聪表示,由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除了技术上面的瓶颈,较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将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解放出来,从而推动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为火箭技术创新和改进提供平台。

黄奇帆认为,现在科技的开发是无穷尽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航天事业的成果如何为社会所用,为地球经济发展所用,为老百姓生活所用。集成电路是中国的核心领域之一,但仍处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中美贸易战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改变当下局面的重要性。十到二十年中国的半导体技术能更上一层楼,在世界上取得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周年,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发展稍晚于其他发达国家。黄奇帆对中国如何补齐短板、缩小差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黄奇帆表示,属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解决的短板问题,我们应该拥抱世界经济的规则,进行一体化的努力。近二三十年,企业的发展、产品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格局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二十年前,国际贸易是国家间产品的交换,而现在每一个产品可能有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零部件,全球贸易已变成了零部件产品中间环节的贸易。这种中间环节贸易既有零部件的贸易也有服务贸易,产品零部件在关境频繁进入,大幅度提高了关税,因此,“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三零”政策的提出是符合这个时代进步和技术进步,如果在这方面如果把这个短板补了,是有利于中国这样的加工大国的。

据悉,本次创博会还将分别举行“卓越全球城市应具备的创新理念”、“创意产业的现状与未来--高净值头脑风暴”、“区块链应用与产品溯源”、“文化南上海 创赢新时代”---奉贤文创推介及专家论坛、“创新.创意---景德镇的文艺复兴”、“ 新趋势 新平台 新产品 新服务”、“新技术---人力资源创新赋能论坛”与“大数据技术与艺术设计创新”等多场专题论坛,以及“如何构建立体化养老体系”、“未来的急救”、“ 区块链如何赋能产业互联网”、“创意新生活、引领新消费”、“ 共享、环保、创新、生活”、“中医农业如何带来老百姓的安康”、“匠新与城市发展”等路演活动和金创奖颁奖仪式”。

 闭幕仪式

12月23日,2018第八届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顺利闭幕,在闭幕仪式上进行了创新、创意项目与金融投资签约仪式。

上海视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匠·新》之浦东开发三十年纪录片电影

上海视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签约建立《匠·新》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东方创业(上海)国际服务贸易有限公司和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执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吴罗的传承与长阳创谷园区签订落地意向

上海正在全面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本次博览会旨在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大国”,协同和助推上海乃至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意产业发展,为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搭建平台提供支撑。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是在上海全面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背景下,为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促进和带动上海的创意产业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最好的展示舞台而举办的以创意思维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创意产业盛会。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