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打响产业教授制度品牌 开创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产业教授制度是产生于江苏、发展于江苏的“江苏品牌”。“产业教授”如同商标贴上江苏标签,成为江苏研究生教育的一张名片。今天下午,江苏省第五批产业教授签约仪式在宁举行,同时江苏第五批产业教授进行了现场签约。

在2016年和2017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对江苏产业教授制度给予高度评价。2017年,在总结经验成效基础上,将产业教授制度引入高职院校,侧重选聘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让产业教授制度能在更广范围内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科技创新。

实施产业教授选聘制度,目的是推进产教融合。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去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等供需对接作用,支持企业人员到学校任教,鼓励探索产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意见》的出台,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推动了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

开展产业教授选聘工作,不仅是推动产学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落地的先行实践,也是破解宏观层面人才培养供需“两张皮”和微观层面高层次人才培养从知识到应用 “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

产业教授可以理解为是“产业”+“教授”的结合,就是推动教学、科研、经济三者有机融合。高校有优势,但离产业一线太远,产业教授制度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方法,让产业精英进入人才培养核心区域,通过整合和利用现有产业和技术优势资源,为高校学生创造丰富有益的科研实践机会,并从产业最前沿视角指导培养学生,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好产业教授选聘制度,主体责任在高校。经过7年推进,江苏产业教授选聘工作不仅受到省内高校认可,在全国也打响了品牌和影响力。葛道凯表示,对产业教授制度落实,首先要选好人。在江苏建设高教强省过程中,实施人才优先战略、人才强校战略是高校应有之义。高校要以“共享”理念为指导,主动寻找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切入点。其次还要用好产业教授,高校要将产业教授纳入教学体系,支持他们参与高校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或修订、承担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等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并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同时也要管理好产业教授,各高校作为产业教授制度责任主体,要加快制订配套政策,对仅把“产业教授”作为头衔或荣誉,不能或不愿履职的要坚决清退。

推动产业教授制度取得实效,关键在产业教授。对于产业教授的工作重点,葛道凯表示,希望他们要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公平正义和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其次要主动融入,希望产业教授尽快进入角色,积极融入学校,用实际行动为学校发展献力献策。要按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要求,多学先进教育理念,多想教学手段,发挥自身所长,优化教学模式,重视前沿引领,让自己尽快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产业教授还需发挥桥梁作用、纽带功能。在深化产教融合中,站位高、格局大、视野宽、做事实,通过准确深刻的认知和冷静敏锐的洞察,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校企在发展和育人上的深度耦合,推动校企形成“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培”共同体。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