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社融新增1.52万亿超预期 票据融资快速扩张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进入8月,社融增长低迷出现改善。

9月12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2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新增社融的下降在监管政策转向的过程中有所缓解。5月、6月新增社融同比增速分别为-24.33%、-27.26%,7月降幅为-10.65%,而8月降幅为-2.41%。”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称。

结构上看,社融改善主要在于企业债券融资回暖、表外融资情况改善。自6月以来,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萎缩状况逐月好转,尤其是票据从6月减少3649亿降至8月减少779亿。

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不及市场预期,不过票据融资增长较快。

“银行倾向于票据,因为是表外业务不用提拨备;同时企业也愿意开票,因为市场贴现利率低。目前贷款平均利率水平略超5%,而票据贴现利率在4%左右。”一位股份行华中地区支行行长称。

此外,8月M2增长8.2%,变化不大,今年以来M2持续在8-9%的低位徘徊。M1则进一步下降至3.9%,创三年多的低位。分析称,M1低一定程度表示企业获得融资下降、企业流动性压力较大。

房企发债496亿创两年高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为了缓解社融下滑趋势,7月以来监管层推出了多项举措,先是窗口指导银行增配较低评级信用债,此后监管又窗口指导信托加快投放。

得益于企业债券融资回暖和表外融资下滑情况改善,8月社融增长超预期,初步统计,增量为1.52万亿元,比上月多4800亿。

表外融资方面,8月份净减少2674亿元,环比少减少2212亿元。其中信托贷款、票据融资减少规模明显小于上月,两者8月分别净减少688亿元和779亿元,少减少504亿元和1965亿元。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信托贷款未来有望继续修复,并成为带动非标融资好转的主力。一是因为信托的资管新规配套细则有所松动,尤其是关于符合监管要求的信托通道业务被豁免有效提振了信托的非标业务;二是部分机构的信托计划份额可以用于质押融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金募集难的问题。

“非标监管在资管新规补充通知发布之后实际上是有所放松的。这一现象在7、8月的信贷数据中已有体现,下半年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保持,从而与表内信贷扩容一起改善社融增速。”杨荣认为。

与此同时,企业债券净融资达3376亿,环比多增1139亿元。有分析认为,债市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降准后流动性改善,银行对信用债的投资力度有所增加,特别是中高评级的信用债。

“8月银行间资金流动性极度宽裕,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一度降至1.4%左右,发债成本下行,这也使得企业发债增多。”北京地区一位银行业房地产分析师表示。

他说,虽然监管引导支持实体,但在经济下行背景下,难免有部分资金流向房地产。8月中国房企境内发债规模达496亿元,创2016年9月来高点,占8月新增债券融资的14.7%左右,也是历年来的高点。

需要说明,尽管社融超预期增长,但其存量增速仍处于低位。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88.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创下近年来的低位。

当日披露的数据显示,8月末,M2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上月末低1.2个百分点。分析认为,随着地方政府债发行放量,预计9月份财政存款将拉动M2的增长。

票据融资快速增长

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与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持平。

新增贷款低于预期,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存款不足、成本高对新增信贷规模形成制约;二是监管指标的内生限制,虽然MPA等指标有所放松,但资本约束、存贷比等仍对信贷派生有约束作用;三是实体经济风险,除了政府平台,地产、民企风险仍然大,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不强。

分结构来看,居民新增贷款稳健攀升,当月新增7012亿。企业贷款呈现整体下滑,其中短期贷款减少尤为显著。8月企业短期贷款减少1748亿元,同比减少2443亿,环比减少713亿。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企业部门信贷投放占比减少,而居民部门信贷投放增加,表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对企业贷款投放愈加谨慎。目前银行面临合意企业贷款需求不够旺盛的问题,如果下半年对融资平台的政策显著放松,企业贷款或明显好转。

廖志明认为,企业部门短期贷款负增长主要是受票据融资的大幅度上升挤出,两者都是为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有抵消作用。“现在监管要求银行资金投向实体,但实体的信用风险的确在增大,因此银行可能会倾向通过票据贴现来放款,增加投放的情况下减少风险。”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4月以来,票据融资开始快速增长,4-8月票据融资规模分别为23亿、1447亿、2947亿、2388亿、4099亿。

一位银行票据人士称,今年5月以来,银行资金在定向降准下变得较为宽裕,这些资金除了直接放贷款外,如果有的银行投放不充分,可以进行票据转贴现买入。银行买入越来越多后,贴现价格自然下行。如果成本越来越低,这样付款方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的意愿会越来越强,票就越来越多。

票据融资的增多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信贷投放的纠结。

广东地区某国有大行专门分管小微贷款的副行长称,虽然监管部门一直鼓励对实体经济进行投放,但问题在于投放与信用风险上行、严惩不良贷款间的冲突。

“一方面经营好的企业不需要贷款来扩张,一方面差的企业我们也不敢贷款。目前总体制造业不良率在5%左右,虽然我们地区不良率较低,为不到2%,但仍然担心经济下行下信用风险会上升。”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记者 张奇 顾月 )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