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蒙双方紧密合作下,经过半年多精心筹备,蒙古为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捐赠的3万只羊正式开始移交中方。
10月22日,首批4000只蒙古捐赠羊经二连浩特口岸入境中国,中蒙双方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在二连浩特—扎门乌德口岸举行交接仪式,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出席仪式并致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布小林、副主席黄志强,中国驻蒙古大使柴文睿及外交、海关、边防等部门代表,蒙古食品农牧业轻工业部部长门德赛汗、外交部副部长蒙赫金、蒙古驻华大使巴德日勒等出席仪式。
同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发行《蒙古国向中国赠送三万只羊纪念封》,以纪念中蒙两国守望相助、合作抗疫的友好佳话。
蒙古向中国捐赠3万只羊,是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体现了蒙方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坚定支持,凸显了中蒙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目前,蒙古向中国捐赠的3万只羊均已进入蒙古扎门乌德免疫无疫区进行隔离。根据中蒙双方商定的计划,3万只羊将分批于11月中旬前运抵中国境内,在二连浩特加工后运往湖北省,以把蒙古政府和人民的心意传递给在抗击疫情中作出巨大贡献的湖北人民。
相关报道
3万只羊真的要来 蒙古国人为什么要捐羊:送礼首选
为了支援中国抗疫,蒙古国捐决定赠给中国三万头羊。
捐羊,蒙古是认真的。为了满足中蒙两国的检疫协定、保证羊肉的质量,蒙古政府不仅拨出专款以收集蒙古最好的羊,还特地选在羊群最为肥美的9月,郑重地将三万只膘肥体壮的羊交付给中国。在疫情十万火急的关头,蒙古国为何要大费周章地运来一群羊呢?
白岩松专访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柴文睿时,也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蒙古抗疫为何要捐羊?”柴文睿大使表示,三万只羊的礼单有特殊考虑,蒙古国朋友认为绵羊属于温性,是送礼的首选,这也寓意着真诚。另外,蒙古国议长曾向柴大使表明,羊肉是最好的滋补品,希望中国人民能够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早日战胜疫情。
柴大使的回答表明,蒙古友人的礼单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羊是他们对疫情援助的不二之选。那么,在蒙古人看来,羊到底是怎样的宝物,在“凶恶”的疫情前都不忘安利?
羊,吉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蒙古受“地丰水草”的地理环境影响,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以游牧为主的经济形态。“牧而庖者以羊为常”,蒙古牧民们从出生到结婚,从祭祀到饮食,处处都离不开羊。对蒙古人来说,羊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习惯的一部分,也是风俗的一部分。在蒙古风俗中,羊被赋予了远超家畜和家产的文化含义,成为寄托感情的重要意向。
提及蒙古人,总能想到他们驰骋草原的恣意,很难想象羊这样温驯的动物为何会让蒙古人情有独钟。其实,与大众认知之中马背上的潇洒自由不同,草原生活贫困、辛劳还朝不保夕——
蒙古高原地势复杂,危机四伏,降水稀少,极端天气频繁。若降水减少数毫米,草原就会干枯,畜群就会饿死;若降水过多,冬季的暴雪足以致命;无论拥有多少牲畜,一场疫病就能将家庭财产化为乌有。
一旦破产,牧民就得举家踏入莽莽草原追寻一丝生机,寻求被人收留的机会,或是搜寻可供掠夺的弱者。在草原上讨生活的牧民如芒在背,距离恣意潇洒差得很远。
恶劣的生存环境逼迫牧民们好勇斗狠,但对蒙古人来说,小心谨慎也同样不嫌多,因为草原不会允许差错。
对蒙古人来说,羊是一种能够预知吉凶的灵物。蒙古传统信仰认为,正因为羊弱小怯懦,容易成为猛禽猛兽的猎物,因而在长期的生存繁衍之中演化出了预知危险的能力,可以提前发现危机从而化险为夷。因此,蒙古人对屠杀羊的方式有严格的要求,根据成吉思汗制订的帝国法律《大札撒》,蒙古人必须以“不流血而死”的方法屠宰羊,这也是蒙古人处刑地位尊贵的贵族时遵守的原则。
杀羊时,将羊背部着地、面向天空,因为蒙古人相信,只要羊在生命终结时仰望着天空,它的灵魂就能回归“长生天”。固定住羊之后,蒙古人会在羊胸上切一个开口,将手探入撕开主动脉,造成致命的内出血。血会贮存在羊的胸腔内,不会抛洒于地。
羊是祭祀的重要牺牲。蒙古人祭天时以不流血的方法宰羊,再掏出羊的心脏,置于碗中献给“至高天神”。其后,主祭者一边呼唤传统信仰中各个层级的“天神”,一边以剑指点羊的各个部位,暗示羊的各个部分对应着各个层级的“天神”。
在蒙古传统信仰中,羊和“天神”之间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而由于“长生天”无穷无尽、没有实体,只有羊是切实可感的,于是可以向羊祈求、以羊为“长生天”的代表进行拜祭。通过供奉羊,人得以与“天神”达成协议,祈求顺遂安康。作为“神”的中介,羊甚至是“神”的象征,可以寄托祈福禳灾的心愿。
今天,蒙古人日常杀羊还是这个方法
蒙古人相信,温顺友善的羊在生前为主人提供毛、奶,死后供应肉和皮,也会震慑魑魅魍魉,横扫邪魅,因此,羊也被赋予驱邪辟邪的意义。
蒙古人在人生各个大事上都会依赖羊驱邪避难。迎娶新妇时,送亲队伍会在到达新郎家前举行驱邪仪式。队伍中的一人手举羊的肋骨,并将盐、茶、面酒、奶等物混合抛洒于新娘身上,防止灾厄侵入她的新家之中,也欢送新娘进入人生的新阶段。新生儿出生后,为了祛除小儿可能沾染的灾厄,蒙古人会在婴儿的摇车车顶上悬挂镜子、虎爪、黄羊角、绵羊腿骨和山羊蹄子,指望羊呵护小儿、庇佑小儿,使脆弱的婴孩鬼魅不侵。
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至今仍保持着除夕夜吃羊头的习俗,进食前先由家中长者将羊头的上下颚揭开,以羊嘴大张、羊齿露出震慑“饿鬼”,防止“鬼怪”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乘机作乱。这与汉族人春节以爆竹驱逐“年”的行为不谋而合。
所以,这次3万只羊的礼单,的的确确承载着蒙古人民直接而又热忱的祝福。除了祝福,在蒙古人看来,羊肉还有着足以媲美“医疗物资”的功用。中国自古就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的说法,羊肉在中国人看来不仅味道鲜美,对于身体健康也大有裨益。而蒙古医疗历来讲究“重食轻货”的原则,遵循“先以食疗,然后命药”的治疗顺序。故在以羊肉为主食的蒙古人看来,羊肉可是一道良药。
羊,益体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收集诸家本草、名医方术,编纂成《饮膳正要》一书,书中集录的95方食疗药方中有75方都以羊为主料或辅料,可谓是蒙古食疗理论的绝对中心。《饮膳正要》中载“羊肉味甘,大热,无毒。主暖中,头风,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
在元代人看来,羊肉补益、温中、顺气,具有良好的食疗功效,元代蒙古宫廷常备的马思吉汤便是以羊肉为原料,这款温补汤食不仅可以驱寒健体,还十分美味,深受蒙古贵族的喜爱。
《饮膳正要》中完整保存了马思吉汤的制作方法:“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官桂二钱;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右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马思答吉一钱,盐少许,调和匀,下事件肉、芫荽叶。”
回回豆子又叫那合豆,即西餐常用的鹰嘴豆。官桂是上好的肉桂。马思答吉又叫乳香,是黄连木的树脂,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在元代时常用作调料。以羊肉辅以草果、官桂熬汤,草果和官桂可以去腥提香,吊出羊肉的鲜美浓烈,赋予羊汤甘醇丰厚的滋味。羊汤煮好后滤去杂质,拌入鹰嘴豆、香粳米、乳香、香菜,再切几块烧好的羊肉,加入少许盐即可食用。马思吉汤融合了草原羊的鲜美和西域香料的浓郁,回回豆子和马思答吉都是当时西域的特产,在中原地区鲜见,因而这道膳食只能诞生于中西汇通的蒙古帝国。
如今,鹰嘴豆和乳香都可以轻易买到,在家中厨房也可以尝试制作蒙古御膳,喝着马思吉汤,遥想大汗王廷的歌舞升平。
鹰嘴豆羊肉汤
蒙古草原还流传着一道材料更简单、制作更容易的汤食,称为羊肉羹。出使蒙古的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就曾领略过羊肉羹的魅力,他在《出使蒙古记》中记载:“当我们喝足了(羊)肉汤时,就完全恢复了疲劳,在我看来,它是最有益于健康的饮料,极为营养。”
如果你不想享受蒙古王室的御膳,也可以试试更为朴素却足以治愈疲劳的羊肉羹:“羊肉半斤细切;萝卜一个切作片;草果一钱;陈皮一钱去白;良姜一钱;荜拨一钱;胡椒一钱;葱白三茎。右件水熬成汁,入盐、酱熬汤,下面粸子,作羹食之。将汤澄清,作粥食之亦可。”
羊肉羹的制作非常简便,切半斤羊肉,萝卜切片,加入草果、良姜、荜拨、胡椒、葱白等一起熬煮即可,既可以加入面片煮成面汤,也可以滤清汤汁食用,是牧民们的日常滋补佳品。荜拨为胡椒科植物荜拨的果穗,广泛出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东南亚也有出产,今日可以方便地买到。草果、良姜、荜拨、胡椒和大葱白段都是去腥提鲜的调味料,煮入羊汤不会破坏汤体的和谐,反而会发挥去油解腻、清热败火的功效。羊肉羹与面片同煮,面片吸饱了羊汤的甘美,弹滑爽口,饱腹充饥。
羊肉面片汤
除了煮汤,蒙古人还在各种饮食中加入羊肉作为辅料,其中有些做法很奇特。比如面食,蒙古人喜爱将羊肉掺入面食,制作包子、馒头和面条,将汉地传统美食以蒙古口味进行改进,以羊肉、羊脂、羊尾为传统面食增添浓浓的草原风味。比如“天花包子”,就是以羊肉、羊脂、羊尾为主料,葱、姜、陈皮、天花为辅料,拌以盐和酱料,裹上白面蒸制而成。天花指平菇,切成碎与羊脂混合,平菇的爽滑参杂油脂的醇厚,两者相得益彰,鲜美异常且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蒙古人酿酒也不忘添加羊肉,比如《饮膳正要》中奇特的“羊羔酒”,就是以粮食和嫩羊肉共同酿造,以羊肉入酒“大补益人”,对养生保健大有裨益。
天花包子
羊肉的滋补让蒙古人身强体壮,驰骋于草原之上,但就算是最强壮的战士也有抵御不了疾病的时候。面对病痛,羊不仅是食补佳品,也是一味药材。蒙古人认为,羊头、羊脑、羊血、羊内脏、羊骨、羊髓、羊奶等都有药效,比如羊骨可治腰膝无力、虚劳疲惫,羊肝可以明目,羊头可以治疗头晕目眩、手足无力,羊心治疗心惊心虚、郁郁寡欢等等。
元代饮食书籍《饮食须知》中就有对羊头蹄肉可以治疗水肿的记载:“味甘性平,水肿之人食之,百不一愈。”元代的医家朱丹溪在《本草衍义补遗》中也记载了羊的药用功效:“治牙齿疏豁,需用之(羊肉、羊胫骨)。”除此之外,羊肉还可以与其他药剂同煮以增加药效,如与草果、麦仁煮成大麦汤,可“温中下气,壮脾胃,止烦渴,破冷气,去腹胀。”
虽然将羊作为药剂使用,主要遵循的是以形补形的思路,蕴含着“吃啥补啥”的朴素想法,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样的治疗并无实际功效,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
如今,3万只羊群正在从蒙古国来到中国的路上。作为“灵物、牺牲、药剂”,羊寄托着蒙古人除恶穰灾、祈福怯病、强身健体的心愿,也体现着中蒙两国人民共同战胜疫情的决心。